依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載,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五位,各有十種所觀法。即:(一)十心(十住)位之十種所觀法爲:(1)厚集一切善根,如四弘誓。(2)修習無量善行,如四念處觀。(3)善習佛道法,如觀十“一切入”。(4)一切佛前受法而行,如八勝處。(5)修諸清白法,如八大人覺。(6)爲諸佛所護,如八解脫觀。(7)廣正法,如六和敬。(8)信喜大法,如叁空。(9)心住四等法,如化衆生教四谛法。(10)好求佛功德,如六念。
(二)十行心:(1)自得一切種智,如四正法。(2)爲得自身有大力,如四如意足。(3)願無畏具足,如五根。(4)求具足叁寶,如五分法身。(5)爲化一切衆生,如八正道。(6)得大慈悲,如七觀門入一相。(7)爲得四無礙,如五善根。(8)入一切佛國中行,如四化法。 (9)爲于一念中照一切法,如叁世十二因緣。(10)爲自在轉大法輪,如菩薩叁寶。
(叁)十回向心:(1)二谛正直,如學習第一義谛。(2)深第一義智,如五神通。(3)淳至,如于無生慧中四不壞淨。(4)量同佛力,如叁相。(5)善計量衆生力,如五陰色者。(6)佛教化力,如十二入。(7)趣向無礙智,如十八界。(8)隨順自然智,如因果。(9)能受佛法僧,如二谛空。(10)以自在慧化一切衆生,如中道第一義谛。
(四)十地心:(1)歡喜地住中道第一義谛慧,如二十歡喜心。(2)金剛海藏法寶,如自行十善、教人行十善、贊歎十善。(3)入如幻叁昧,如十二門禅。(4)遍行法寶藏,如叁十七道品、四念處。(5)入法界智觀,如十六谛。(6)達有法緣故起智,如十種十二因緣十種照。(7)盡果報無障無礙智,如以叁空智觀叁界二習。(8)不思議無功用觀,如無相大慧方便大用。(9)入法際智,如四十辯才一切功德行皆成就。(10)無礙智觀,如無量法雲雨,澍及一切衆生。
(五)等覺心之心所行法,如勇伏定入法光叁昧,入此定中修行十法:(1)學佛不思議變通,(2)集菩薩眷屬,(3)重修先所行法門,(4)順一切佛國問訊一切佛,(5)與無明父母別,(6)入重玄門,(7)現同如佛現一切形相,(8)二種法身具足,(9)無有二習,(10)登中道第一義谛山頂。
(名數)十種之所觀法,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之五位:十住位十種所觀法、十行位十種所觀法、十回向位十種所觀法、十地位十種所觀法、等覺位十種所觀法也。出于璎珞本業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