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德?四德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英漢對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德”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德”的解釋

  (一)指如來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一)常,謂如來法身其體常住,永遠不變不遷。(二)樂,謂如來法身永離衆苦,住于涅槃寂滅之大樂。(叁)我,謂如來法身自在無礙,爲遠離有我、無我二妄執之大我。(四)淨,謂如來法身離垢無染,湛然清淨。[北本涅槃經卷叁、卷七、卷二十叁、佛性論卷二顯果品、大般涅槃經疏卷八、法華經玄義卷四上、摩诃止觀卷叁上、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叁]

  (二)指轉輪聖王所具有之四德:(一)大富。(二)端正姝好,即相貌儀態美好端正。(叁)無疾病。(四)長壽。[長阿含經卷十八轉輪聖王品、大樓炭經卷二轉輪王品]

  (叁)指印度古代六派哲學中,數論學派所說四種殊勝之心理作用或精神狀態。又作四有。有(梵bhava  ),心理狀態之意。據金七十論卷上記載,昔時之迦毗羅仙人(爲傳說中的數論學派之祖)即具有此四德:(一)法(梵dharma  ),又作善法。指正確之意志與行爲。又分爲夜摩(梵yama  )與尼夜摩(梵niyama  )兩類。(二)智慧(梵jn~a^na  ),指由叁德等內智得解脫,以及由式叉論、闡陀論等外智得世間智。(叁)離欲(梵vaira^gya  ),指爲求解脫而離欲出家。又分爲內離欲、外離欲兩種情形。(四)自在(梵ais/varya  ),即與神通有關的任意自在之能力,可細分八種。以上四德系由因善成就、自性成就、變易得等叁種途徑所得。與此四德相反的爲非法(梵adharma  )、非智(梵ajn~a^na  ),愛欲(梵avaira^gya  )、不自在(梵anais/varya  )等四相,爲增長闇昧之心理作用或精神狀態。[金七十論卷中、金七十論疏卷中]

  (四)指舍衛國所具之四德:(一)具財寶德,謂此國出産一切珍寶,勝于余國。(二)妙五欲德,即五欲勝妙,非余國所及。(叁)饒多聞德,即財寶具足,五欲勝妙而聞于四方。(四)  豐解脫德,謂此國之人多修道行而得解脫。[翻譯名義集卷叁](參閱“舍衛國”3504)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德”的解釋

  (名數)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體,恒不變而無生滅,名之爲常,又隨緣化用常不絕,名之爲常。二樂德,涅槃之體,寂滅永安,名之爲樂,又運用自在,所爲適心,名之爲樂。叁我德,解我有二種:一就體自實名爲我,如涅槃經哀歎品中所謂:“若法是實是真是主是依,性不變易是名爲我。”二就用自在名爲我,如涅槃經高貴德王品所謂:“有大我故名大涅槃,大自在故名爲大我。雲何名爲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則名爲我。”(見八自在條)。四淨德,涅槃之體解脫一切之垢染,名之爲淨,又隨化處緣而不汙,名之爲淨(大乘義章十八)。法華玄義四曰:“破二十五有煩惱名淨,破二十五有業名我,不受二十五有報爲樂,無二十五有生死名常,常樂我淨名爲佛性顯。”說此常樂我淨,爲涅槃經一部之所诠,故涅槃經謂之談常教。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四德”的解釋

Four  Virtues  ==  四德

The  four  Nirvana  virtues:
(1)  Eternity  or  permanence
(2)  Joy
(3)  Personality
(4)  Purity  
These  four  important  virtues  are  affirmed  by  the  sutra  in  the  transcendental  or  nirvana-realm.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德”的解釋

  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即常、樂、我、淨。常者,涅槃之體,恒常不變,沒有生滅;樂者,涅槃之體,永遠寂滅、安閑、受用、無絲毫的煩惱;我者,涅槃之體,得大自在,沒有絲毫的束縛;淨者,涅槃之體,解脫一切的垢染,非常清淨。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四德”的解釋

是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功德:即常、樂、我、淨。

  常者——涅槃之體,恒常不變,沒有生滅。

  樂者——涅槃之體,永遠寂滅,安閑、受用、無絲毫的煩惱。

  我者——涅槃之體,得大自在,沒有絲毫的束縛。

  淨者——涅槃之體,解脫一切垢染,非常清淨。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德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