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無礙?無礙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無礙”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礙”的解釋

(一)梵語apratihata。又作無閡、無礙、無障礙、無挂礙、無所挂礙。謂無障礙。無礙有心無礙、色無礙、解無礙、辯無礙等區別。品類足論卷五載有四無礙解,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大寶積經卷十四舉出叁種無礙,(一)總持無所挂礙,略作總持無礙。謂菩薩得大總持(大陀羅尼),不失善法,不生惡法,于一切言語諸法分別知悉無礙。(二)辯才無所挂礙,略作辯才無礙。謂菩薩得大辯才,能隨機說大小乘法,悉皆通達。(叁)道法無所挂礙,略作道法無礙。謂菩薩得大智慧,能通達大小乘法與世間語言文字。

  新華嚴經卷五十六載,如相回向位(十回向之第八)之菩薩有衆生無礙用乃至力無礙用等十種自在作用(十無礙用);同經卷四十六說諸佛具十種無障礙住。此外,華嚴經疏卷一載,毗盧遮那佛身具如下十無礙:用周無礙、相遍無礙、寂用無礙、依起無礙、真應無礙、分圓無礙、因果無礙、依正無礙、潛入無礙、圓通無礙。華嚴經探玄記卷叁載,蓮華藏世界具如下十無礙:情事無礙、理事無礙、相入無礙,相即無礙、重現無礙、主伴無礙、體用無礙、隱顯無礙、時處無礙、成壞無礙。華嚴法界玄鏡卷上有四法界之說,詳述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之相,謂無礙有圓融無礙(萬法圓融,互不障礙)與自在無礙(對一切障礙能自在沖破)二義。又佛之智慧稱無礙智;阿彌陀佛之光明稱無礙光(十二光之一);佛稱無礙人;一乘法稱無礙道。[大品般若經卷十六、大智度論卷六、卷七十二、華嚴經疏卷四、卷十一、卷五十六]

  (二)(552~645)唐代僧。俗姓陳,生于成都。十歲至長安,依道安法師出家。天和叁年(568)受具足戒。建德叁年(574),北周武帝興法難,師遂隱遁。隋代開皇年間(581~600)複出,住永甯寺。後聽超法師講大智度論,又至長安學十地、阿毗昙等。大業二年(606),至洛陽四方館教授經論。五年,移住莊嚴寺。武德八年,返故居,修無相觀。貞觀十九年示寂,世壽九十四。

  (叁)(1590~1643)明代僧。歙州人,俗姓王。出家于黃山,依匡廬敬堂學經教。偶谒湛然澄公,悟別傳密旨,乃入湘鄉荊紫山隱居。崇祯十六年示寂,世壽五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礙”的解釋

  (術語)又雲無閡,無礙。自在通達而無礙也,自在涉入而無礙也,自在融通而爲一體也。如燈光互相涉入,是無礙之相也。維摩經佛國品曰:“心常安住無閡解脫。”往生論注下曰:“無礙者,謂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門無礙相也。”即身成佛義曰:“無礙者,涉入自在義。”往生要集中本曰:“我所有叁道,與彌陀佛萬德,本來空寂,一體無礙。”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無礙”的解釋

  沒有障礙。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無礙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