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maran!a-duh!kha,巴利語maran!a-dukkha。爲四苦之一,八苦之一。即五陰壞時或壽命盡時所受之苦。據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一,列舉死苦之五種相:(一) 離別所愛之財寶,(二)離別所愛之朋友,(叁)離別所愛之眷屬,(四)離別所愛之自身,(五)于命終時備受種種極重之憂苦。此外,俱舍論卷十中,將死時之苦,稱爲斷末摩苦。末摩,即死穴、死節之意。此處若加少許傷害,即生極大苦痛而喪命。[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谛經、正法念處經卷五十八、卷六十七、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八、卷一九○、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五](參閱“四苦”1736)
(雜語)四苦之一。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頁雲:雲何死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一、離別所愛盛財寶故;二、離別所愛盛朋友故;叁、離別所愛盛眷屬故;四、離別所愛盛自身故;五、于命終時,備受種種極重憂苦故。
二解 法蘊足論五卷八頁雲:雲何死苦?死、謂彼彼諸有情類、卽從彼彼諸有情聚、移轉壞沒,退失別離,壽暖識滅,命根不轉,諸蘊破壞,夭喪殒逝;總名爲死。何因緣故說死爲苦?有情死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說死爲苦。複次死時,受叁種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叁者、壞苦。故名死苦。 - 朱芾煌
爲四苦之一,八苦之一。即五陰壞時或壽命終時所受之苦。《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列舉死苦的五種相:一、離別所愛的財寶,二、離別所愛的朋友,叁、離別所愛的眷屬,四、離別所愛的自身,五、于命終時備受種種極重的憂苦。此外,《俱舍論》卷十中,將死時之苦,稱爲斷末摩苦。末摩,即死穴、死節的意。此處若加少許傷害,即生極大苦痛而喪命。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