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聖言?四聖言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聖言”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聖言”的解釋

  聖言,謂正直之言語。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卷十舉出四種聖言:(一)不見言不見,謂眼識所受、眼識所了,則可言見;若眼識實未受、未了,則不可言見。(二)  不聞言不聞,謂耳識所受、耳識所了,則可言聞;若耳識實未受、未了,則不可言聞。(叁)不覺言不覺,謂鼻、舌、身等叁識所受、所了,則可言覺;若叁識實未受、未了,則不可言覺。(四)不知言不知,謂意識所受、所了,則可言知;若意識實未受、未了,則不可言知。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聖言”的解釋

  (名數)見聖言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聖言”的解釋

  [出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四聖言者。聖。正也。即正直之言也。一不見言不見謂眼識所受。眼識所了。則可言見。若實眼識未受未了。則不可言見。是名不見言不見。二不聞言不聞謂耳識所受。耳識所了。則可言聞。若實耳識未受未了。則不可言聞。是名不聞言不聞。叁不覺言不覺謂鼻覺香。舌覺味。身覺觸也。若鼻識舌識身識所受所了。則可言覺。若實叁識未受未了。則不可言覺。是名不覺言不覺。四不知言不知謂意識所受。意識所了。則可言知。若實意識未受未了。則不可言知。是名不知言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四聖言”的解釋

瑜伽叁卷十二頁雲:四聖言者,一、見言見、不見言不見聖言,二、聞言聞、不聞言不聞聖言,叁、覺言覺、不覺言不覺聖言,四、知言知、不知言不知聖言。
  二解  集異門十卷十叁頁雲:四聖言者,一、不見言不見,二、不聞言不聞,叁、不覺言不覺,四、不知言不知。雲何不見言不見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爲所見。有實眼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未見,如是名爲不見言不見聖言。有實已見,起不見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見言不見,彼實已見故。雲何不聞言不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爲所聞。有實耳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名爲不聞言不聞聖言。有實已聞,起不聞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聞言不聞,彼實已聞故。雲何不覺言不覺聖言?答:叁識所受,叁識所了,說爲所覺。有實叁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名爲不覺言不覺聖言。有實已覺,起不覺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覺言不覺,彼實已覺故。雲何不知言不知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爲所知。有實意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名爲不知言不知聖言。有實已知,起不知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知言不知,彼實已知故。又雲:複次四聖言者,一、見言見,二、聞言聞,叁、覺言覺,四、知言知。雲何見言見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爲所見。有實眼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名爲見言見聖言。有實不見而起見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見言見,彼實不見故。雲何聞言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爲所聞。有實耳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名爲聞言聞聖言。有實不聞而起聞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聞言聞,彼實不聞故。雲何覺言覺聖言?答:叁識所受,叁識所了,說爲所覺。有實叁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名爲覺言覺聖言。有實不覺而起覺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覺言覺,彼實不覺故。雲何知言知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爲所知。有實意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名爲知言知聖言。有實不知而起知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知言知,彼實不知故。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聖言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