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起妄念,心意馳放不定,譬如狂奔之馬,飛躍之猿。今多用以比喻一個人心思變動不定,與“叁心二意”之義相近。
心神散亂,把握不定,俗謂之“心猿意馬”。《大日經·住心品》分析六十種心相,其中之一爲“猿猴心”,謂躁動散亂之心如猿猴攀緣不定,不能專注一境。“意”則猶如奔馬,追逐外物,故稱“意馬”。佛經上關于“心”和“意”的論述很多,簡言之,“心 ”是精神現象的總稱,能變現物質現象。“心”在佛學上有真妄之別。“心猿意馬”之“心”顯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滅流變而言,稱爲“意”。佛家把“心猿意馬”視爲入定修道的障礙。如唐代玄奘法師上唐太宗表文謂:“願托慮于禅門,澄想于定心,製情猿之逸躁,系意馬之奔馳。”最早把 “心猿”和“意馬”連用的例子是唐代《維摩诘經變文》:“卓定深沈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又如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俺從今把心猿意馬緊牢栓,將繁華不挂眼。”(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