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障?四障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障”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障”的解釋

  (一)梵語caturtha-a^varan!a。又作四惑障、四人有障。根據究竟一乘寶性論之梵文,四種障礙之梵語爲  dharma-pratigha(違背法)、a^tma-dars/ana(我見)、sam!sa^ra-duh!kha-bhi^rutva(怖畏生死之苦)、sattva-artham!  nirapeks!ata^(無關心于有情之利益)。據佛性論卷二載,一闡提、外道、聲聞、緣覺等四種人,各有障礙,而不能證菩提。即:(一)闡提不信障,又作謗大乘法一闡提障、闡提障。謂一闡提之人不信善惡因果,誹謗四谛、叁寶。(二)外道著我障,又作橫計身中有我諸外道障、外道障。謂外道凡夫起我見之執,妄計有實我。(叁)聲聞畏苦障,又作怖畏世間諸苦聲聞人障、聲聞障。謂聲聞厭畏世間生死之苦,唯樂求速入涅槃。(四)緣覺舍心障,又作獨覺舍悲障、背舍利益一切衆生舍大悲心辟支佛障、緣覺障。謂緣覺舍大悲、利他之心,而獨入無余涅槃。故知一闡提、外道、聲聞、緣覺分別受上述四障覆蔽,而不見如來之法性,故不能證入無上菩提;而菩薩若斷除四障,則可成就常、樂、我、淨四德。[無上依經卷上菩提品、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末]

  (二)指障蔽正道之四障。據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十一所舉,即:(一)惑障,謂衆生由貪欲、嗔恚、愚癡等惑,使根性昏鈍而障蔽正道。(二)業障,謂衆生于諸善法不能勤行,而隨身口意造作惡業,障蔽正道。(叁)報障,謂衆生由煩惱惑業爲因,而招感地獄、畜生,餓鬼諸趣之果報,不能聞正道。(四)見障,謂衆生因不聞正法,起諸邪見而隨逐魔事,失菩提心。[大明叁藏法數卷十八]

  (叁)指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一所載,使大乘心散亂之四障。即:(一)乘障,墮小乘心,而無法于大乘中,心不散亂。(二)教化衆生障,謂辟支佛唯執著于自身叁昧樂行,此乃成爲教化衆生之障。(叁)聚集佛法滿足功德障,謂厭足于求佛法,而使聚集佛法滿足功德之心散亂。(四)畢竟聚集一切佛法障,謂不能如所聞法廣爲他人宣說,並正念觀察,故無法以正覺知畢竟聚集一切佛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障”的解釋

  (名數)有四種之生死,障害如來法身之功德,故名四障。佛性論二曰:“聲聞、緣覺、大力菩薩,住無漏界,有四種怨障,不得如來法身四德。”見生死條。[囗@又]一惑障,貪欲嗔恚愚癡等之思惑也,能障蔽正道。二業障,身口意所造之惡業也,能障蔽正道。叁報障,叁惡趣之苦報也,能障蔽正道。四見障,諸邪見也,能障蔽正道。見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障”的解釋

  [出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一惑障謂諸衆生由貪欲嗔恚愚癡等惑。根性昏鈍。障蔽正道。是名惑障。二業障謂諸衆生由貪嗔癡等惑。于諸善法不能勤行。而隨身口意造作惡業。障蔽正道。是名業障。叁報障報即果報。謂諸衆生。由煩惱惑業爲因。而感地獄畜生餓鬼諸衆生。由不聞正法。起諸邪見。隨逐魔事。失菩提心。是名見障。(梵語菩提。華言道。)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障”的解釋

  惑障、業障、報障、見障。惑障就是貪嗔癡慢疑等之思惑;業障就是身口意叁業所造成之惡業;報障就是叁惡趣所受之苦報;見障就是各種顛倒執著與邪見。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四障”的解釋

  有四種之生死障,害如來法身之功德,故曰四障
  一、惑障  貪欲、嗔恚、愚癡等之思惑,能障蔽正道也。
  二、業障  身、口、意所造之惡業,能障蔽正道也。
  叁、報障  叁惡趣之苦報,能障蔽正道也。
  四、見障  諸邪見,能障蔽正道也。 - 明·楊卓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四障”的解釋

惑障、業障、報障、見障。

  惑障就是貪瞋癡慢等之思惑;

  業障就是身口意叁業所造成的惡業;

  報障就是叁惡趣所受的苦報;

  見障就是各種顛倒執著與邪見。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障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