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大字義?五大字義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大字義”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大字義”的解釋

  密教以“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于因緣,知空等虛空”五句,次第闡說地、水、火、風、空五大之深義。即:(一)我覺本不生,爲豙(a)字,地大之義。即本不生不可得之意。吾心非青、黃、赤、白、方、圓、長、短及過去、現在、未來等,推求之,此心既不可得,是諸法本不生之義。(二)出過語言道,爲釯(va)字,水大之義。即一切諸法言說不可得之意。以諸法既爲本有,則不可言生滅、一異、斷常,出離八違戲論,斷絕四句百非之言論,是爲諸法言說不可得之實義。其出離戲論之言說者,乃水能洗濯物之德。(叁)諸過得解脫,爲高(ra)字,火大之義。即一切諸法塵垢不可得之意。諸法系以六大爲體性,其體妙淨,本無塵垢,但由迷情,故有不淨,是爲諸法塵垢不可得之實義。其能焚燒塵垢者,乃火大之德。(四)遠離于因緣,爲嵔(ha)字,風大之義。即一切諸法因業不可得之意。以諸法既爲不生,則本來實有,無今始生者,故無因業,是爲諸法因業不可得之實義。乃風大能破壞物之德。(五)知空等虛空,爲傡(kha)字,空大之義。即一切諸法等虛空不可得之意。以諸法本來不生不滅,故其爲空與虛空等。是不存一物,爲空大之德。

  以上明五字之觀,觀其不可得者,依秘藏記卷末之說,是遣迷之義,觀其圓明,方爲至極之義。[大日經卷二入真言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大字義”的解釋

  (術語)大日經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道得解脫,遠離于因緣,知空等虛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說五大之深義者也。其先本不生爲&DF-8740;字,地大之義,本不生不可得之意。吾心非青黃赤白方圓長短過去現在未來等,推求之此心既不可得,是諸法本不生之義也,二、出過語言道爲&DF-876C;字,水大之義,一切諸法言說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諸法既爲本有,則不可言生,亦不可言滅,不可言一,亦不可言異,乃至不可言斷,亦不可言常,離八違戲論,絕四句百非之言論,是爲諸法言說不可得之實義,其出離戲論之言說者,水能洗濯物之德也。叁、遠離于因緣爲&DF-876A;字,火大之義,一切諸法塵垢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諸法之體性爲六大,其體本爲妙淨,何有塵垢,但其不淨者,迷情耳。是爲諸法塵垢不可得之實義。其能焚燒塵垢者,火大之德也。四、諸道得解脫爲&DF-8770;字。風大之義,一切諸法因業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以諸法既爲不生,則諸法爲本來實有,無今始生者,故無因業。是爲諸法因業不可得之實義,風大能破壞物之德也。五、知空等虛空爲&DF-8751;字,空大之義,而一切諸法等虛空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亦以諸法本來不生不滅,故其爲空與虛空等。是不存一物,空大之德也。然明五字之觀,有遮情表德之二義。如上所解,觀其所不可得者。爲其遮情。是方便也。若由表德之實義,則于此不可得之心,圓明而無一點之塵翳,又觀諸法萬德,圓融具足也。余准之而可知。秘藏記末曰:“于五字觀觀不可得,其意如何?是遺迷之義,非至極義,觀圓明是至極義。”十緣生觀亦然。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大字義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