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相應?相應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阿含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相應”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梵語samprayukta,巴利語  sampayutta。相等和合之意。即指法與法相互間有和合不離之關系,特別指心與心所間之關系而言,六因中之相應因即屬此。俱舍論卷六謂,所依、所緣、行相、時及事等五義平等,稱爲相應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五有:不相離相應、和合相應、聚集相應、俱有(同時生滅)相應、作事(同一目的)相應、同行(心與心所緣同一對象)相應等六種相應。其中之前五種主要系對色法(物質)而言。即:(一)所謂不相離相應,謂一切有方分之色與極微處互不相離,此因由諸色等極微所攝于同一處所互不相離之故。(二)所謂和合相應,謂極微以上一切有方分之色更互和合,如濁水中地水之極微更互和合。(叁)所謂聚集相應,謂方分之聚色輾轉集會,如二泥團相擊成聚。(四)所謂俱有相應,謂一身中之諸蘊界處俱時流轉,同生住滅。(五)所謂作事相應,謂于一切所作之事輾轉相攝,如二比丘,隨一所作,更互相應。(六)所謂同行相應,謂心、心法于一所緣輾轉同行,其中更分如下十四種之義:(1)他性相應,如心不與余心相應,受不與余受相應。(2)不相違相應,如貪與嗔不相應,善與不善不相應。(3)同時相應,如過去、現在、未來則彼此互不相應。(4)同分界地相應,如欲界、色界、無色界互不相應,又如初靜慮與第二靜慮不相應。(5)有一切遍行同行相應,謂受、想、思、觸、作意及諸識,于一切位決定相應,隨無一法,余亦無故。(6)有染汙遍行同行相應,謂我癡等四煩惱與染汙意,于一切時恒相應。(7)有非一切時同行相應,謂依止于心之善惡心所法隨時生起,或時起信等善法,或時起貪等煩惱法。(8)有分位同行相應,謂與苦樂等諸受與諸相應法同行。(9)有無間同行相應,謂在有心位所緣之心、心法于無間同行。(10)有有間同行相應,謂在無心位所緣之心、心法于間斷同行。(11)有外門同行相應,謂多分欲界所系之心、心法轉外門。(12)有內門同行相應,謂諸定地所有之心、心法唯轉內門。(13)有曾習同行相應,謂異生所有之心、心法與有學無學之一分心,一向有漏,皆曾習之性。(14)有未曾習同行相應,謂出世之諸心、心法,未曾習之性。

  上記總述世間與出世間一切之心、心所法,其相應現起之差別分類。此外如函與蓋一致,稱爲函蓋相應;受教者(機)與教法一致,稱爲機教相應。又如能觀之心與所觀之境相冥合,稱爲心境相應;身口意叁者平等,稱爲叁密相應。[俱舍論卷四、大毗婆沙論卷十六、成實論卷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術語)即契合之義。淨土論注上曰:“相應者,譬如函蓋相稱也。”演秘鈔七曰:“相應字,泛指契合義。”然梵語有二:一欲吃多Yukta,謂事物之契合也。如心心所之相應是也。二瑜伽Yoga,或瑜只,謂契合于理也。如瑜伽論瑜伽宗之名及叁密相應,境智相應是也(但欲吃多,瑜伽皆爲梵語根Yuj之變化)。起信論曰:“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華嚴論曰:“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互相呼應。依瑜伽論之意,有叁種相應,一者,一切所緣之境,與心相應,名境相應;二者,行與理相應,名行相應;叁者,叁乘聖者,所修諸功德法,因果相符,名果相應,此叁種相應,攝盡一切法。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梵語欲吃多(Yakta)或瑜伽(Yoga)意譯爲“相應”,即契合義。如《華嚴經》:“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依《瑜伽師地論》,相應有叁種,即一境、二行、叁果。如《玄應音義》卷二叁:“瑜伽,此雲相應,謂一切乘境行果等……境謂一切所緣境,此境與心相應……行謂一切行,此行與理相應……果謂叁乘聖果,此果位中諸功德法更相符順,故名果相應。”今指相適應,相符合。常用于平行機關,相當的意思。如:相應函達;相應咨複。(文賢)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瑜伽十叁卷二十頁雲:雲何相應?當知此相略有五種。一、與他性相應;非自性。二、于他性中,與不相違相應;非相違。叁、于不相違中,軟中上品,與軟中上品自相應;非余品。四、于軟中上品中,同時相應;非異時。五、于同時中,同地相應;非異地。
  二解  瑜伽十五卷十五頁雲:相應者:謂前後法義,相符不散。
  叁解  此是不相應行中之相應。瑜伽五十二卷十叁頁雲:複次雲何相應?謂彼彼諸法,爲等言說,爲等建立,爲等開解,諸勝方便,是謂相應
  四解  此釋諸心心所名爲相應。瑜伽五十五卷四頁雲:問:何故名相應?答:由事等故,處等故,時等故,所作等故。
  五解  瑜伽五十六卷叁頁雲:問:依何分位,建立相應?此複幾種?答:依因果相稱分位,建立相應。此複叁種。謂和合相應,方便相應,稱可道理所作相應
  六解  瑜伽五十六卷七頁雲:問:諸法誰相應?爲何義故,建立相應?答:他性相應,非自性,爲遍了知依自性清淨心有染不染法,若增若減;是故建立。
  七解  瑜伽八十一卷叁頁雲:相應者:謂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種道理相應故。
  八解  辯中邊論下卷七頁雲:若于諸文,能無間斷次第宣唱;說名相應
  九解  顯揚一卷十五頁雲:相應者:謂諸行因果相稱性。
  十解  世親釋八卷十五頁雲:若一切法皆不可言;複以何等爲所分別?爲釋此故,說如是言:相應自性義,所分別非余。謂卽相應爲自性義,是所分別。非離于此;故言非余。此雲何成?爲重成立,複說是言:字展轉相應,是謂相應義。謂別別字,相續宣說。以成其義,是相應義。如言斫刍,二字不斷,說成眼義;是相應義。爲所分別。
  十一解  此釋五識身相應地之相應。瑜伽釋十一頁雲:依五識身建立此地,故名相應。如律中說王相應論,賊相應論。謂依王賊而興言論。此亦如是。雖此地中,分別多法;五識爲主,是故遍說。又五識身相應心品,總名相應。于此地中,雖明多法;以心心所勝故,別說。又相應者:是攝屬義。謂此地中,說五識身所攝屬法。卽是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故名相應
  十二解  成唯識論叁卷二頁雲:此觸等五,與異熟識行相雖異;而時依同,所緣事等;故名相應
  十叁解  集論一卷十一頁雲:何等相應?謂于因果相稱,假立相應
  十四解  雜集論十一卷六頁雲:何等相應?謂互爲助伴。于所緣行,平等解了。由心心法,互爲助伴,于契經等所緣境界,以蘊等相應義行,平等解了故。
  十五解  如六種相應中說。
  十六解  俱舍論四卷十叁頁雲:謂心心所,皆名相應,等和合故。依何義故名等和合?有五義故。謂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事平等者:一相應中,如心體一;諸心所法,各各亦爾。
  十七解  集異門論十卷十一頁雲:相應者:謂所說語,義應于文,文應于義。是名相應
  十八解  大毗婆沙論五十二卷八頁雲:謂或有執:諸法生時,漸次非頓。如譬喩者。大德說曰:諸法生時,次第而生;無幷起義。如經狹路,有多商侶,一一而過;尚無二人一時過義;況得有多。諸有爲法,亦複如是。一一從自生相而生,別和合生,理不俱起。阿毗達磨諸論師言:有因緣故,說有爲法,別和合生。一一從自生相生故。有因緣故,說有爲法,一和合生。不相離者,一時生故。謂依生相,說有爲法,別和合生。若依剎那,說有爲法,一和合生。不相離者,必俱起故。或複有執力無力義,是名相應相應義,謂若此法,由彼力生;卽說此法,與彼相應。若法,不由彼力生者;雖俱時起;無相應義。如由彼心力,此心生故;得說此心與彼心相應。又由心力,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相應。又由心所力,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所相應。不由心所力,心得生故。不可說心與心所相應。爲遮彼意,顯示心,與心所相應;心所,亦與心所相應;心所,又得與心相應。唯心與心,無相應義。一身二心,不俱起故。或複有執:諸法各與自性相應;不與他性。彼作是說:相愛重義,是相應義。無法與法極相愛重,如自性者;是故唯與自性相應。爲遮彼意,顯示唯與他性相應相應名義,異體相望而建立故。如心心所,展轉相望,同一所依,一所緣等,互不相舍,名相應故。或複有執;諸法與自性無相應義,亦非不相應。無相應義者,諸法不待自性而生故。非不相應者,極相愛重,是相應義故。爲遮彼意,顯示諸法不亂相應。故作斯論。
  十九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五卷十頁雲:何故名相應相應是何義?答:等義,是相應義。問:諸心品中心所法,有多有少;雲何名等?謂欲界多,色界少。色界多,無色界少。善多,不善少。不善多,無記少。有覆無記多,無覆無記少。雲何等義,是相應義?答:以事等故,說名爲等。謂一心品中,若有二受一想等者;可說非等。然一心品中,如受有一,想等亦爾。故名爲等。有說:五種等義,是相應義。謂所依等,所緣等,行相等,時等,事等,余廣說如結蘊初納息。
  二十解  五事毗婆沙論下二十頁雲:問:言相應者:是何義耶?答:阿毗達磨諸大論師,鹹作是說:言相應者,是平等義。問:有心起位,心所法多;有心生時,心所法少。雲何平等,是相應義?答:依體平等,作如是說。若一心中二受一想;可非平等是相應義。然一心中一受一想,思等亦爾。故說平等是相應義。複次等不乖違,是相應義。等不離散,是相應義。平等運轉,是相應義。如車衆分,故名相應。複次同一時分,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緣,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異熟,是相應義。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爲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相應者,契合相順之謂,由因而有果,果與因相應。《百法直解》曰:“相應者,依于心及心所和合俱起假立。”而《百法纂釋》中則謂:“言相應者,謂因果事業和合而起,以因能感果,果必應因,不相違故。”換一個方式說,相應者,就是因果現象的互相依存性。 - 于淩波居士著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1.連結;契合,如「與法相應」、「業相應品」、「陰相應(蘊相應)」。2.被束縛,如「染著、相應」、「與苦相應」。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相應”的解釋

互相呼應。依瑜伽論之意,有叁種相應,一者,一切所緣之境,與心相應,名境相應。二者,行與理相應,名行相應,叁者,叁乘聖者,所修諸功德法,因果相符名果相應。此叁種相應,攝盡一切法。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相應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