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煩惱障?煩惱障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煩惱障”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煩惱障”的解釋

  梵語kles/a^varan!a。又作惑障。指妨礙至菩提之道(即聖道),而使無法證得涅槃之煩惱而言。

  (一)俱舍論卷十七、卷二十五謂,常起(指數行而言)而妨礙無漏慧之産生,並使不得慧解脫之煩惱,稱爲煩惱障。至于離煩惱障,得慧解脫時,既得滅盡定,然無法得俱解脫之障礙,則稱解脫障(定障)。前者系以染汙無知爲體,後者則以不染汙無知爲體。

  (二)與所知障並稱爲二障。成唯識論卷九謂,擾亂衆生身心,妨礙至涅槃之一切煩惱,稱爲煩惱障。至于雖不令起業而不生于叁界(迷界),然能覆蓋所知之境界而妨礙正智産生之一切煩惱,則稱所知障(智障)。此二障均屬薩迦耶見,而依據百二十八之根本煩惱爲體。其中,由于執著有“真實之人”、“真實之衆生”,遂執著于“我的存在”(我執),此即爲煩惱障;至于執著有“實體萬法”之法執,即爲所知障;以上即是同一煩惱之二面觀。故煩惱障以我執爲根本,所知障以法執爲根本。若由作用之特征而言,煩惱障乃障礙涅槃,而所知障乃障礙菩提者;此即言,煩惱障爲障礙涅槃之正障,而所知障爲給與正障力量之兼障,故僅有所知障並無障礙涅槃之能力。

  以煩惱障爲助緣,可受分段生死;以所知障爲助緣,可受變易生死。故二乘以斷煩惱障之果位爲理想,但菩薩則以俱斷二障,得佛果爲理想。對菩薩而言,所知障不會引起叁界之果報,但能助無漏業受變易生死。至于菩薩伏、斷二障之階段,則如左表所示。



  (叁)大乘義章卷五認爲,五住地中,前四地之惑屬煩惱障;最後之無明住地惑則屬智障。

  (四)據世親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載,見思之惑爲煩惱障,而執著于斷除煩惱障所得之無诤叁昧,稱爲叁昧障。

  (五)與業障、報障並稱爲叁障。貪、嗔、癡等煩惱,數數現起而障礙聖道,故稱煩惱障。[發智論卷十一、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卷一一五、卷一四一、順正理論卷四十叁](參閱“煩惱”551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煩惱障”的解釋

  (術語)二障之一。對于所知障而言。百二十八之根本煩惱及隨煩惱,惱亂有情之身心,能障涅槃,故名爲煩惱障。佛地論七曰:“惱亂身心,令不寂靜,名煩惱障。”唯識論九曰:“煩惱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我,薩迦耶見而爲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煩惱障。”[囗@又]叁障之一。對于業障報障而言。貪嗔等之煩惱,數數起而障礙聖道,名爲煩惱障。涅槃經十一曰:“煩惱障者,貪欲嗔恚愚癡。(中略)常爲欲覺恚覺害覺之所覆蓋,是名煩惱障。”俱舍論十七曰:“煩惱有二:一者數行,謂恒起煩惱。二者猛利,謂上品煩惱。應知此中唯數行者名煩惱障。”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煩惱障”的解釋

  二障之一。見二障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煩惱障”的解釋

如叁障中說。
二解  如十二種障中說。
叁解  佛地經論四卷十六頁雲:又煩惱障者:謂貪瞋等一切煩惱、纏隨眠位若行不行、皆有勢力、障生聖道,障得涅盤,亂身心故;名煩惱障
四解  佛地經論七卷叁頁雲:惱亂身心,令不寂靜,名煩惱障。又雲:煩惱障者:謂執實我薩迦耶見以爲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隨煩惱。若所發業、若所得果、皆攝在中。皆以煩惱爲根本故。
五解  成唯識論九卷叁頁雲:煩惱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我薩迦耶見而爲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惱有情身心,能障涅盤;名煩惱障
六解  俱舍論十七卷十五頁雲:煩惱有二。一者、數行。謂恒起煩惱。二者、猛利。謂上品煩惱。應知此中唯數行者、名煩惱障。如扇搋等。煩惱數行、難可伏除;故說爲障。上品煩惱、雖複猛利;非恒起故,易可伏除。于下品中數行煩惱,雖非猛利;而難伏除。由彼恒行,難得便故。謂從下品爲緣,生中。中品爲緣,複生上品。令伏除道、無便得生。故煩惱中、隨品上下,但數行者,名煩惱障。又業障中、理亦應說余決定業。謂余一切定感惡趣卵生濕生、及女人身、第八有等。
七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十五卷十二頁雲:雲何煩惱障?謂如有一、本性具足熾然貪瞋癡煩惱。由如此故;難生厭離,難可教誨,難可開悟,難得免離,難得解脫。
八解  發智論十一卷五頁雲:雲何煩惱障?謂如有一、本性具足熾然貪瞋癡煩惱。由如此故;難生厭離,難可教誨,難可開悟,難得免離,難得解脫。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煩惱障”的解釋

又作惑障。指妨礙菩提之道,而使無法證得涅槃的煩惱而言。此與所知障並稱爲二障。《成唯識論》卷九謂,擾亂衆生身心,妨礙證得涅槃的一切煩惱,稱爲煩惱障。煩惱、所知二障,均屬薩迦耶見,而依據一百二十八根本煩惱爲體。其中,由于執著有“真實之我”、“真實之衆生”,遂執著于“我的存在”(我執),此即爲煩惱障;至于執著有“實體萬法”的法執,即爲所知障;以上即是同一煩惱之二面觀。故煩惱障以我執爲根本,所知障以法執爲根本。若由作用之特征而言,煩惱障乃障礙涅槃,而所知障乃障礙菩提。此即言,煩惱障爲障礙涅槃的正障,而所知障爲給與正障力量的兼障,故僅有所知障並無障礙涅槃的能力。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煩惱障”的解釋

又名惑障,即貪瞋癡的煩惱,能使衆生流轉於叁界之生死,因而障礙涅槃之業。故名煩惱障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煩惱障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