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賢劫出現之千佛。或就因位而言,稱爲賢劫千菩薩。即自過去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釋迦牟尼之四佛,及當來出現之慈氏、師子焰乃至樓至等千佛,稱爲賢劫千佛。有關千佛出世之本緣,或謂此千佛乃轉輪聖王之千子,或千手觀音之化現,或以爲千佛各別出生等,經論中所說各異。據大寶積經卷九密迹金剛力士會載,過去久遠世有一無量勳寶錦淨王如來,時有轉輪聖王勇郡,有一千子,王與千子共詣如來所,發無上道心。勇郡即過去之定光如來,其千子即賢劫之千佛,第一子即拘留孫佛,第千子即樓至佛。
據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經卷上載,過去毗婆屍佛化現降魔身,千眼中各出一佛,是爲賢劫千佛。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中,亦載有菩薩示現降魔身而化作千佛之說。另據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載,釋迦牟尼佛曾于往昔無數劫時,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五十叁佛名號,展轉相教乃至叁千人。其中,千人以拘留孫佛爲首,乃至樓至佛,于現在賢劫中次第成佛。其他如悲華經卷五、維摩诘經卷下、千佛因緣經等另有不同的記載。
就千佛出現說之起因,據傳系基于印度史詩摩诃婆羅多(梵Maha^bh=a^rata )等所載,系由那羅延臍中生出蓮花之說。又據高僧法顯傳、大唐西域記卷七載,昔有一鹿女,爲梵豫王之夫人,生一蓮花,花有千葉,每一葉上坐有一子。以爲不祥,將之投于殑伽河,烏耆延王于下遊遊觀,取而開視,乃有千子,遂乳養之,及長,千子皆有大力。後千子率兵攻梵豫王,鹿女登城樓,忠告千子不可爲逆事,遂以手按兩乳,千道流注入千子之口。此千子即賢劫之千佛。上記之烏耆延王即分別功德論卷一之憂陀延(梵Udayana ),亦即那羅延之別名。此和那羅延臍中生出蓮花之說頗有關系。
有關千佛出現之時限,據長阿含卷一大本經、七佛父母姓字經及七佛經等載,過去九十一劫人壽八萬歲時有毗婆屍佛,過去叁十一劫人壽七萬歲時有屍棄佛,過去叁十一劫人壽六萬歲時有毗舍浮佛;現在賢劫之中,人壽四萬歲時有拘留孫佛,人壽叁萬歲時有拘那含牟尼佛,人壽二萬歲時有迦葉佛,人壽百歲時有釋迦牟尼佛。悲華經卷五、賢劫經卷八等亦與上記之說相同。此外,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則以拘留孫佛出世時爲人壽五萬歲;大唐西域記卷六以拘留孫佛出世爲人壽六萬歲,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爲人壽四萬歲。
至後代密教,將賢劫千佛置于金剛界曼荼羅中成身會之輪壇外,一方各有二五○尊,四方合有一千佛。千佛之種子悉同爲傆(hu^m!)字。蓋賢劫千佛之崇信,印度以來極爲盛行,如阿旃多(梵Ajanta^ )第十七號窟殿、龜茲之千佛洞、于阗之千佛洞及卡達裏柯(Khadalik)之廢寺中之壁畫等,皆刻有賢劫千佛。
中國亦早有造立千佛之事,于法苑珠林卷一○○、梁高僧傳卷五、續高僧傳卷六、辯正論卷叁、宋高僧傳卷六等,皆有造立千佛之記載。又如河南鞏縣之石窟存有北魏以來所塑造之千佛,山東曆城之摩崖亦有東魏所造立千佛之摩崖像,四川廣元有開元叁年(715)開鑿之千佛崖,四川巴州之南龛存有光啓叁年(887)完成之千佛、彌陀等像。另于敦煌千佛洞藏有不少千佛壁畫,浙江臺州千佛塔之壁面貼附有塼製之千佛等。[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說無垢稱經卷六、大智
度論卷叁十八、大慈恩寺叁藏法師傳卷二、A. Stein: Ancient Khotan; Ruins of Desert Cathay, vol. I; P. Pelliot: 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
(術語)過現未叁住劫,各有一千佛出世。賢劫千佛者,佛祖統紀叁十勘考諸經論,依其所記,則住劫有二十增減,其前八增減中,爲佛之出世。于第九減劫,始有佛,名拘留孫佛。是爲千佛之第一。次爲拘那含牟尼佛,次爲迦葉佛,次即今之釋迦牟尼佛。自此至第十增減之減劫,有彌勒出世,次于第十增減之減劫中,有師子佛等九百九十四佛。次于第二增減之增劫,有樓至佛出世。合計一千佛。
現在的住中劫,名叫賢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有一千佛出世,始自拘留孫佛,終至樓至佛,是名賢劫千佛,本師釋迦牟尼佛,爲其中之第四尊佛。 - 陳義孝編
現在的住劫中,名爲賢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有應出世一千佛,始自拘留孫佛,終至樓至佛,是名賢劫千佛,釋尊爲其中的第四尊佛。
- 梵心居士編
現在的住中劫,名爲賢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應出一千佛,始自拘留孫佛,終至樓至佛,是名賢劫千佛。釋迦佛爲其中第四尊佛。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