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Haimavata 。音譯醯摩跋多。又稱雪山住部、上座弟子部、根本上座部、先上座部、本上座部。爲小乘二十部之一。約在佛陀入滅後一百年,根本佛教分裂成上座、大衆二部,至叁百年之際,從上座部分出“說一切有部”,此部系受大衆部之影響,試作教義之改善;舊習之徒衆,即根本上座部,遂被迫遷至雪山,而稱爲雪山部。關于名稱之來源,另一說以爲表示賢聖漸少,宗風微弱,類于風雪之寂寞。
據經傳所載,佛滅度後,大迦葉以叁藏付予叁師,阿難之修多羅(經)、富樓那之毗昙(論)、優婆離之毗尼(律),其中阿難之修多羅經過末田地、舍那婆斯、優婆鞠多、富樓那、寐者柯、迦旃延尼子等次第相承,二百年間初無異執,至叁百年初迦旃延尼子之世,遂分爲二。蓋上座弟子部僅以弘通經教爲正規,而對律、論不加宣弘。然說一切有部以毗昙最勝,遂偏弘之。首先爲富樓那之舍本逐末,至迦旃延而大興毗昙。上座弟子部欲令改正而不成,且難抵擋辯難攻擊之勢,遂去而移至雪山。以其唯弘經教,故此部道德勝諸部。[部執異論、十八部論、部執異論疏(叁論玄義檢幽集卷六引)、異部宗輪論述記](參閱“上座部”719、“部派佛教”4814)
(流派)Haimavat&amacron;&hdotblw;,小乘二十部之一。佛滅後叁百年初,上座部始生說一切有部之新派,根本之上座部移轉于雪山中,稱曰雪山部。宗輪論述記曰:“上座弟子,本弘經教,說因部(說一切有部別名)起,多弘對法。既閑義理,能伏上座部僧。說因時遂大強,上座于斯乃弱。說因依舊住處,上座移入雪山,從所住處爲名,稱雪山部。若從遠所襲,以名上座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