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梵語hasta,乃印度古代度量長度之單位。據俱舍論卷十二載,七麥爲指節,叁節爲一指,橫布二十四指爲肘。又大唐西域記卷二載,一弓分爲四肘,一肘分爲二十四指。但各人指節之廣狹不一,肘長也不一定,大約等于十八吋;又有說一尺八寸,乃至一尺四寸者。佛一肘之量則爲此長度之兩倍。[菩提心論、造像量度經解]
(雜語)印度尺數名。俱舍論十二謂,七麥爲一指節,叁指節爲一指,橫列二十四指爲一肘,豎布四肘爲一弓。西域記二謂,七宿麥爲一指節,二十四指爲一肘,四肘爲一弓。據此而論,俱舍論之一肘,當一指節之七十二倍。西域記之說,僅當二十四倍。人指之廣狹不同,肘之長亦無一定,惟有一說,一尺八寸乃至一尺四寸爲一肘,佛之量倍之。
二十四指節爲一肘。如色之分齊中說。 - 朱芾煌
人一尺八寸,佛叁尺六寸。言一圍者,莊子音雲:徑尺曰圍。言一仞者,說文雲:仞謂申臂一尋也。史記並鄭玄,皆雲七尺者仞。小雅:四尺謂之仞,倍謂之尋,尋舒兩肱。或曰:五尺曰尋,倍尋曰常。 - 宋·普潤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