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于廣東曲江縣東北。以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居此而稱名于世。文偃初參睦州道明,後至雪峰谒義存,領得玄要。旋承敏禅師之後,住韶州靈樹寺。未久,遷于此山,
再興廢址,建立新堂,號光泰禅院。後改稱證真寺、大覺寺、雲門寺。以其教化及于四方,禅徒輻辏,門風甚盛,遂依宗名而名此山爲雲門。[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古尊宿語錄卷十八、禅林僧寶傳卷二、五燈會元卷十五]
(二)位于山東益都縣南約叁公裏。又稱雲峰山。西與馱山隔谷相對,東南扼劈山之通道。因與馱山皆存有隋唐時代之石刻佛像而著名。山中有龍潭,山頂巉岩突兀,上有祠廟。斷崖之南有洞門,可通于山頂,水經注載其
“山窟洞開,望之如門”,遂有雲門之名。山之內壁有小佛像叁十尊,爲隋代所造。小佛中有開皇十七年(597)、十八年之銘文。[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二二○、中國佛教史迹評解卷四]
(叁)位于浙江紹興縣南十八公裏。又稱東山。山中有雲門寺,爲東晉安帝時所建。唐代僧智永嘗居此叁十年。此外,鄰近複有顯聖寺、雍熙寺、普濟寺、名覺寺等。[大明一統志卷四十五、大清一統志卷二二六]
(地名)在廣東韶州曲江縣治。五代後晉末,雲門宗祖文偃徙居此山,再興廢址,新建堂宇。凡二年有半竣功,號爲光泰禅寺。時禅徒輻湊,門風甚盛,因取山名,以立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