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唯識所說叁性中之“圓成實性”。圓成實性系遠離“我、法”二執所顯現之真理。因遠離二執,故稱真空;亦非小乘所謂與“有”相對之“空”,而爲一真實之有,故稱妙有。以真空故,緣起之諸法宛然;以妙有故,因果之萬法一如。此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義。故知真空與妙有非有別異,一切存在(五蘊)均由各種條件(因緣)和合而成,故無實體(空),而爲假有之存在(有),此均系以世間之觀念而承認其存在者。此思想不限于唯識學,即以如來藏系之思想,亦如是強調。佛教之真空並非虛無主義,而系針對現實所發揮之微妙作用。[般若心經贊、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十叁](參閱“有無”2444)
(術語)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謂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謂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緣起之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萬法一如也。濟緣記一上曰:“妙有則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曆然。”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義。 - 陳義孝編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義。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