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之相,即指佛之光明。佛之光明,系佛智顯現于外之相貌,以智慧爲其體。大智度論卷七(大二五·一一叁上):“佛欲現智慧光明神相故,先出身光。”又據淨士論注卷下所載,佛之光明智相遍照十方世界,而無有障礙。蓋一切衆生常耽著于欲樂,尤以五欲中之色爲甚,佛爲令衆生舍其所愛,故現此妙光明相,令其心漸離欲樂,然後爲彼等說智慧。
(二)六粗相之一。即對于現識所現之相(叁細中之第叁境界相),起妄心智用,而對境界分別愛、不愛之境。[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疏卷上](參閱“叁細六粗”617)
(術語)智慧之相貌。謂佛之光明也。佛之光明,爲佛智顯于外之相貌也。淨土論注下曰:“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囗@又]起信論所說六塵相之一。于叁細中第叁境界相,起妄心智用,而分別可愛不可愛之境也。
智慧的相狀,亦即佛的光明,因佛的光明是佛智顯現于外的相狀。 - 陳義孝編
智慧的相狀,亦即佛的光明,因爲佛的光明是佛智顯現於外的相狀。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