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八念?八念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界次第初门、佛学次第统编、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八念”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八念”的解释

  (一)念,即内心之存忆。大智度论卷二十一载,佛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心存此八念,则恐怖即除。(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二)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三)  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证圣果,为世福田,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四)念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能遮诸恶,得安隐处,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五)念舍,舍有二种:(1)施舍,能生大功德。(2)舍烦恼,以此得大智慧。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六)念天,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果报清净,利安一切,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七)念出入息,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为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即除。(八)念死,死有二种:(1)自死,即报尽而死。(2)他缘死,即遇恶缘而死。此二种死,从生以来,常与身俱,无可避处,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即除。[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上]

(二)指大人之八念。(参阅“八大人觉”27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八念”的解释

  (名数)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三、念僧,念僧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为世间无上之福田也。四、念戒,念戒遮诸恶为无上菩提之本也。五、念舍,念布施能生大功德,又舍断烦恼得大智慧也。六、念天,念四天王乃至他化天,果报清净,利安一切也(已上六念),七、念出入息(又云念阿那般那),念出息入息也(即数息观),此是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八、念死,死有二种:一、自死,命报尽而死者,二、他缘死,遇恶缘而死者,念此二种之死,由生以来,常与身俱,欲避无所也。”法界次第中之上曰:“通言念者,内心存忆之异名也。专心存忆八种功德,故名为八念,非但能除世间惊怖,若能善修,亦除世间三界生死一切障难也。”[囗@又]大人之八念也,佛为阿那律说大人之八念法,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二道从知足,非无厌得。三道从远离,非聚会得。四道从精勤,非懈怠得。五道从正念,非邪念得。六道从定意,非乱意得。七道从智慧,非愚痴得。八道从戏乐,非戏行得。见八念经。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八念”的解释

  [出大智度轮]  念者。内心存忆也。论云。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二念法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三念僧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八念”的解释

  1.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出入息、念死。2.阿那律八念经中所说的八念是: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二、道从知足,非无厌得:三、道从远杂,非聚会得;四、道从精勤,非懈怠得;五、道从正念,非邪念得;六、道从定意,非乱意得;七、道从智慧,非愚痴 - 陈义孝编

【法界次第初门】对“什么是八念”的解释

一念佛  二念法  三念僧  四念戒  五念舍  六念天  七念入出息  八念

次九想而辩八念者。为除恐怖也。若修九想时。思惟死尸可恶。因此惊怖。[嗇*欠]然毛竖。及为恶魔恼乱。忧惧转增。若存心八念。恐怖即除。故以为次也。通言念者。内心存忆之异名也。专心存忆八种功德。故名为八念。非但能除世间惊怖。若能善修。亦除世间三界生死一切障难也

一念佛  若遭恐怖及众障难之时。应当念佛。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神德无量。如是念已。恐怖障难即除

二念法  若有恐怖障难之时。应当念法。佛法巧出得今世果无热恼。不待时能到善处。通达无碍。是为念法

三念僧  念僧者。僧是佛弟子众。具足五分法身。中有四双八辈。三乘得果。应受供养礼事。世间无上福田。是为念增也

四念戒  念戒者。戒是能遮诸恶。安隐住处。是中戒有三种。所谓律仪戒定共戒道共戒。律仪能除身口诸恶。定共能遮烦恼恶觉。道共能破无明。得慧解脱。是为念戒

五念舍  念舍者。有二种。一者舍施舍。二者舍烦恼舍。舍施舍。能生大功德。舍烦恼舍。因此得智慧入涅槃。是为念舍也

六念天  念天者。谓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复有四种天。一名天二生天三净天四生净天。如是等果报清净。利安一切。是为念天

七念阿那  念阿那般那者。如十六特胜明。出入息也如是念时。能除心乱。入于正道。何况世间恐怖。是为念阿那般那也

八念死  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是二种死。常随此身。无可避处。是为念死 - 隋·智顗 撰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八念”的解释

  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出入息、八念死。
  一、念佛  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  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
  三、念僧  谓菩萨罗汉圣僧,咸具种种功德,为世福田,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僧。
  四、念戒  谓佛所制之戒,能息诸恶成就道品,犹如璎珞,可以严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戒。
  五、念舍  谓施舍财及法与人,及舍离一切烦恼,于己则能生善灭恶,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舍。
  六、念天  谓诸天善业成就,感报胜身,诸福具足,而我亦当修如是善业,感如是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天。
  七、念入出息  谓摄心静虑,数出入息,觉知长短,则能除诸妄想。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出入息。
  八、念死  谓人之生,犹如梦幻,诸根不久,终当散坏,即须昼夜精修,以求出离。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死。 - 明·杨卓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八念”的解释

有两种解说:

  一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二是阿那律八念经中所说的八念是:

  1、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2、道从知足,非无厌得;

  3、道从远离,非聚会得;

  4、道从精勤,非懈怠得;

  5、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6、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7、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8、道从戏乐,非戏行得。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八念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