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月灯三昧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一一切舍不取施想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有能持能犯之相。是为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四行于精进 - 明·一如等 撰
般若十种利益: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
一、一切舍不取施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
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有能持能犯之相,是为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三、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四、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五、修禅而无所住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在禅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诸禅功德,不生味着,是为修禅而无所住。
六、魔不能扰 谓菩萨修行般若,能以空慧,照了诸法本性空寂,复知魔佛体元不异,魔虽发现,即无所怖,是为魔不能扰。
七、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论,悉能辩其邪正是非,不为所惑,是为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八、达生死海底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诸法,洞彻生死渊源,不为轮转所溺,是为达生死海底。
九、起增上悲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观一切性空,常以广大悲愍之心,誓拔一切众生之苦,令得解脱,是为起增上悲。
十、不乐二乘道 谓菩萨修行般若,而能了知声闻缘觉小乘之法,沉滞空寂,未为究竟,而不欣乐,惟求大乘无上之道,而得解脱,是为不乐二乘道。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