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等八识各有心王与心所,识之本体为心王,与之相应而起之作意、触、受等别作用为心所有法,略称心所。
(名数)眼等之八识,各有心王与心所,识之本体为心王。与之相应而起之作意、触、受等之别作用,为心所有法。略曰心所。
心王是能缘外境的精神主体,为虑知的根本,也是识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种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故又名八识心王。 - 陈义孝编
唯识宗将心解析为八,立下八识心王的名称。此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唯识宗不说心而说识,佛法上谓之方便。事实上,识即是心,亦即是意,心、意、识三者,同体而异名。小乘佛教建立六识,没有第七、八识,但在文字中已有七、八二识的含义,如《顺正理论》卷十一谓:“心、意、识体虽是一,而训词等义类有异,谓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集起故名心者,即相当于第八识;思量故名意者,即相当于第七识;而了别故名识者,即相当于前六识。唯识宗将一心析为八识者,无非是破遣我人“实我”的执著。原来我人通常执著于实我实法,把宇宙万有视为实体,因此我人说到“心”时,把心视为整体的东西存在。唯识家为对治此等观念,乃以分析的方法,解析此心为八,以此心不是一个整体的东西,来破遣“实我”的执著。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