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nirma^n!a。指变化种种形相之意。又作变现、化作、化现、化。即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以其神通力变化成种种相貌。其中,佛为地前凡夫等利益之事,而变现之佛身或菩萨等身,称为变化身、应化身、应化佛;为五趣之众生而变现鬼畜等身,称为化身;无而忽有之佛形、菩萨形、人形、鸟形等,称为化佛、化菩萨、化人、化鸟。又佛为教化凡夫,应机所变现净、秽之国土,称为变化土、化土。此外,能变化之心,称为化心;所变化之事,称为化事。
凡夫或圣者修习初禅乃至第四禅之根本定,得六通中之神足通(神境通),以此为所依,而在欲界与色界变化种种事(现象)时,其心(能变化之心)仅对自地与下地产生作用,合计有十四心,称为十四变化心、十四变化、十四化心。此即在初禅,变化初禅天事之心,及变化欲界事之心等二心;在第二禅,除上述二心外,再加变化第二禅天事之心,合为三心;在第三禅,除上述三心外,加上变化第三禅天事之心,合为四心;在第四禅,加上变化第四禅天事之心,合为五心。[观佛三昧海经卷三、观无量寿经、俱舍论卷二十七、四教仪注卷上末](参阅“九地”132)
(二)指妖灵、鬼怪等。即具有恐怖形相及威力,能够变化自在之怪物。为五道或六道之一。
(术语)转换旧形,名为变,无而忽有,名为化。佛菩萨之通力,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也。法华经曰:“神通变化不可思议。”义林章七本曰:“转换旧形名变,无而忽有名化。变与化异,是相违释。”
转换旧的形状叫做变,由无而忽有叫做化。变化是指佛菩萨的神通力能够变化出种种的事物。 - 陈义孝编
转换旧形,名为变,无而忽有,名为化。佛菩萨之通力,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法华经》曰:“神通变化不可思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曰:“转换旧形名变,无而忽有名化。变与化异,是相违释。”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