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五卷十七页云:论曰:六位中初、遍行心所、卽触等五。如前广说。此遍行相、云何应知?由教及理为定量故。此中教者:如契经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与触俱生、有受想思。乃至广说。由斯触等、四是遍行。又契经说:若根不坏,境界现前,作意正起;方能生识。余经复言:若于此作意,卽于此了别。若于此了别;卽于此作意。是故此二、恒共和合。乃至广说。由此作意、亦是遍行。此等圣教、诚证非一。理谓识起必有三和。彼定生触。必由触有。若无触者;心心所法、应不和合触一境故。作意引心令趣自境。此若无者;心应无故。受能领纳顺违中境,令心等起欢戚舍相。无心起时,无随一故。想能安立自境分齐。若心起时,无此想者;应不能取境分齐相。思令心取正因等相造作善等。无心起位,无此随一,故必有思。由此证知触等五法、心起必有;故是遍行。余非遍行,义至当说。 - 朱芾煌
此为心所有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一位,计有五种,即触、作意、受、想、思。遍行,遍乃周遍,所谓无处不至;行是心行,即能缘之心,游履于所缘之境。合而言之,就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时,此五心所相应俱起。它通于一切识——八识心王;一切性——善、恶、无记;一切时——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地——三界九地,故有遍行之名。见《成唯识论》卷六。参阅“心所有法”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