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波罗蜜?波罗蜜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翻译名义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波罗蜜”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波罗蜜”的解释

梵语pa^ramita^,巴利语  pa^rami^  或  pa^ramita^。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又作波罗蜜多、波啰弭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称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达涅槃之彼岸,故称到彼岸;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称度无极。

  梵语pa^ramita^,有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巴利语pa^rami^,则有最上的、终极的等义。诸家对波罗蜜之译释各有说法。据弥勒菩萨所问经卷八载,波罗蜜通于已到、当到之义,即佛为已到彼岸,菩萨为当到彼岸。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九载,到彼岸有三种之别,即:(一)随所修行而达于究竟无余。(二)入真如,以入真如为究竟,如众流以归海为终极。(三)得无等果,无别果胜于此果。盖菩萨所修之行,所入之理,及所得之果,皆究竟而圆满。又据解深密经卷四载,波罗蜜多有五因缘,即无染着、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等。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载,波罗蜜有十七义,如修习胜利、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等。据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载,有二十义,例如一切所知诸妙善法能到彼岸、于菩萨藏差别法门正安住义等。

  有关此岸、彼岸之说,各家亦异。据大乘义章卷十二之六波罗蜜项载,即:(一)生死为此岸,究竟涅槃为彼岸。(二)生死涅槃有相为此岸,平等无相为彼岸。据大品经游意载,即:(一)小乘为此岸,大乘为彼岸。(二)魔为此岸,佛为彼岸。(三)世间为此岸,涅槃为彼岸。又谓成论师以有相为此岸,无相为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众惑为此岸,种智为彼岸。

  依诸经论而有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四波罗蜜等分别:(一)六波罗蜜,又作六度,为诸部般若经之说。指大乘菩萨所必须实践之六种修行。即:(1)布施波罗蜜,又作檀那(梵da^na  ,巴同)波罗蜜、檀波罗蜜,谓全然施惠。(2)持戒波罗蜜,又作尸罗(梵s/i^la  )波罗蜜,谓全然持守教团之戒律。(3)忍辱波罗蜜,又作羼提(梵ks!a^nti  )波罗蜜,谓全然忍耐之意。(4)精进波罗蜜,又作毗梨耶(梵vi^rya  )波罗蜜,谓全然努力之意。(5)禅定波罗蜜,又作禅那(梵dhya^na  )波罗蜜,谓心全然处于一境。(6)智慧波罗蜜,又作般若(梵prajn~a^  )波罗蜜、慧波罗蜜、明度、明度无极,谓圆满之智慧,系超越人类理性之无分别之智慧;依此则能行布施而完成布施波罗蜜,乃至修禅定而完成禅定波罗蜜,故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本,而称诸佛之母。

  (二)十波罗蜜,又作十度、十胜行,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等之说。六波罗蜜加如下之四波罗蜜,则为十波罗蜜,即:(1)方便波罗蜜,又作沤波耶(梵upa^ya  )波罗蜜,指救济众生之巧妙方法。(2)愿波罗蜜,又作钵罗尼陀那(梵pran!idha^na  )波罗蜜,谓得智慧(即菩提)后,救济众生的殊胜之愿。(3)力波罗蜜,又作波罗(梵bala  )波罗蜜,谓能正确判断所修所行的全然之能力。(4)智波罗蜜,又作若那(梵jn~a^na  )波罗蜜,谓享受菩提之乐,并教导众生得全然之智慧。

  (三)四波罗蜜,为胜鬘经颠倒真实章等之说。即:(1)常波罗蜜,谓全然永远性之波罗蜜。(2)乐波罗蜜,谓全然安稳性之波罗蜜。(3)我波罗蜜,谓全然主体性之波罗蜜。(4)净波罗蜜,谓全然清纯性之波罗蜜等,乃具足涅槃四种殊胜之特质(四德)。

  (四)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称位于东南西北方之四菩萨为四波罗蜜,即东方之金刚波罗蜜、南方之宝波罗蜜、西方之法波罗蜜、北方之业波罗蜜等。此外,南传之巴利语典籍,如所行藏(巴Cariya^pit!aka  )、佛种姓(巴Buddhavam!sa)、法句经注(巴Dhammapadat!t!hakatha^  )等,亦立十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持戒(巴si^la  )波罗蜜、出离(巴nekkhamma  )波罗蜜、般若(巴pan~n~a^  )波罗蜜、精进(巴viriya  )波罗蜜、忍辱(巴khanti  )波罗蜜、真谛(巴sacca  )波罗蜜、决意(巴adhit!t!ha^na  )波罗蜜、慈(巴metta^  )波罗蜜、舍(巴upekkha^  )波罗蜜等。[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华严经离世间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俱舍论卷十八、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大慧度经宗要、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一(智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上(良贲)、般若波罗蜜多经赞]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波罗蜜”的解释

  (术语)P&amacron;ramit&amacron;,又作波罗蜜多,播啰弭多。译言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曰度。以名菩萨之大行者,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法华次第下之上曰:“此六通云波罗蜜者,并是西土之言,秦翻经论多不同。今略出三翻,或翻云事究竟,或翻云到彼岸,或翻云度无极。菩萨修此六法,能究竟通别二种因果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云事究竟。乘此六法能从二种生死此岸到二种涅槃彼岸,谓之到彼岸。因此六法能度通别二种事理诸法之广远,故云度无极也。若依别释,三翻各有所主。若依通释则三翻虽异,意同无别也。”大乘义章十二曰:“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中略)波罗者岸,蜜者是到。”俱舍光记十八曰:“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菩萨能到自乘所往圆满功德彼岸处故。”智度论十二曰:“问曰:云何名檀波罗蜜?答曰:檀义如上说。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慧琳音义一曰:“播啰弭多,唐云彼岸到,今回文云到彼岸。”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言波罗者,梵语也。此云彼岸,对彼说此,此岸者何?于四谛中已起苦集而为此岸,未起苦集而为中流,涅槃菩提即灭道谛而为彼岸。(中略)言蜜多者,梵语也。此具二义。离义到义,于生死中离此到彼。”

【翻译名义集】对“什么是波罗蜜”的解释

  大论:又云阿罗蜜,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蜜。天台禅门云:一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为中流。菩萨以无相智慧,乘禅定舟航,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故知约理定以明波罗蜜。二者大论别翻事究竟,即是菩萨大悲,为众生遍修一切事行满足故。三瑞应经翻度无极,通论事理,悉有幽远之义。合而言之,故云度无极,此约事理行满,说波罗蜜。 - 宋·普润法云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