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成实论?成实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英汉对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成实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成实论”的解释

  梵名Satyasiddhi  -s/a^stra  。凡十六卷,或二十卷。又作诚实论。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着,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间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成实宗之根本经典。“成实”即“成四谛之实”之意。

论中说明宇宙各种现象之存在皆为无实体之假象,最后终归于空,修如是观可体解四谛之理,以八圣道灭除所有烦恼,最后到达涅槃。

  内容分发聚(序论)、苦谛聚、集谛聚、灭谛聚、道谛聚(以上为本论)等五聚,计二○二品。发聚共三十五品,先论述佛、法、僧三宝,后说造论之理由及四谛之法义,并列举佛教有关有相、无相等十种重要异说,以示明本论之立场。苦谛聚共五十九品,说明五受阴(五取蕴)之苦,并详叙色、识、想、受、行。集谛聚共四十六品,说明苦因与业、烦恼。灭谛聚共十四品,披沥本书独特之见解,即谓灭尽假名心、法心、空心等三心,可达于涅槃之境界。道谛聚共四十八品,说明灭苦而实现涅槃之方法,为禅定与智慧。其中,智乃空无我之真智,系灭烦恼后所得者;此外,复言及空与无我之实践。

  本论之立场取二世(过去及未来)无论、性本不净论、无我论等,且说人法二空;全书之教说不仅网罗部派佛教(小乘佛教)重要教理,亦含有大乘之见解;又多立于经量部之立场,以排斥说一切有部之解释。在佛教史上,被认为是由小乘空宗走向大乘空宗过渡时期之重要著作。古来对本论究竟为大乘或小乘时有争论,如南朝梁代之三大法师站在般若、法华、涅槃诸经立场,判定本论为大乘论,嘉祥大师吉藏一派则断定本论为小乘论。南北朝时一度出现专讲此论之成实学派。

  本论之卷数有各种异说,高丽藏本为十六卷,宋、元、明藏本为二十卷,诸经录中则有十四卷、十六卷、二十一卷、二十四卷等说。注疏颇多,有南朝宋代僧导之成实论义疏若干卷、北魏昙度之成实论大义疏八卷、隋代灵祐之成实论抄五卷等,今多已散轶,仅于隋代慧远所著大乘义章内尚保存部分。[梁高僧传卷七、卷八、历代三宝纪卷十一、续高僧传卷五、卷七至卷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成实论”的解释

  (书名)十六卷,诃梨跋摩造,姚秦罗什译。成实者成立修多罗中实义之意也。有惠影之成实论义章二十卷,道藏之疏十六卷,今已亡。

【英汉对照词典】对“什么是成实论”的解释

Satyasiddhi  Shastra  ==  成实论

written  by  Harivarman  and  translated  by  Kumarajiva,  on  which  the  Satyasiddhi  Sect  bases  its  doctrine.  It  was  a  Hinayana  variation  of  the  Sunya  (emptiness)  doctrine.  The  term  is  defined  as  perfectly  establishing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Sutras.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成实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