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kr!tya^nus!t!ha^na-jn~a^na。又作作事智。为四智之一,五智之一。即转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得之智。盖自证化他之二利应作,故称所作;大悲随类应同之妙业必得成就,故称成。密教五佛中之不空成就如来配当此智。(参阅“五智”1161、“四智”1769)
(术语)四智之一,又五智之一。见四智及五智条。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眼等五识,成就利益一切众生的作为。 - 陈义孝编
佛地经论三卷四页云:成所作智者:谓能遍于一切世界随所应化应熟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智。
二解 佛地经论六卷七页云:论曰:成所作智,应知成立如来化身。此复三种。一者、身化,二者、语化,三者、意化,第一身化,复有三种。一、现神通化,二、现受生化,三、现业果化。第二语化,亦有三种。一、庆慰语化,二、方便语化,三、辩扬语化。第三意化,复有四种。一、决择意化,二、造作意化,三、发起意化,四、受领意化。成所作智,能起如是三业化用。此化三业;卽是化身。应知此中以用显体。非此三业卽是智体。但是智上所现相分。成所作智增上缘力,击发镜智相应净识,令现如是三业化用;自亦能现。如彼卷七页至十六页广说。
三解 世亲释九卷二十页云:成所作智者:谓能示现从睹史多天宫而没,乃至涅盘、种种佛事,皆得自在。
四解 成唯识论十卷九页云:四、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又云: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菩萨修道位中,后得引故;亦得初起。有义、成佛方得初起。以十地中依异熟识所变眼等,非无漏故。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根,发无漏识,理不相应故。此二于境,明昧异故。由斯此品,要得成佛,依无漏根,方容现起。而数间断。作意起故。又云: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五种现境。庄严论说:如来五根,一一皆于五境转故。有义、此品亦能遍缘三世诸法,不违正理。佛地经说:成所作智,起作三业诸变化事,决择有情心行差别,领受去来现在等义。若不遍缘;无此能故。然此心品随意乐力,或缘一法,或二或多。且说五根于五境转,不言唯尔,故不相违。随作意生,缘事相境,起化业故;后得智摄。 - 朱芾煌
唯识宗所立四智心品之一。修唯识行者,在第十法云地满心,金刚喻定现前时,此时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亦同时转为成所作智。《佛地经论》卷三曰:“成所作智者,谓能通于一切世界随所应化应熟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智。”《成唯识论》卷十曰︰“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为欲利乐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参阅“四智心品”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