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喻数目之多。
(二)尘沙惑之略称。为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天台宗以见思惑、无明惑与尘沙惑并称为三惑,其中之尘沙惑系指能障碍俗谛之事智,而令菩萨之化道不得自在之“不染污无知”。此惑遍于三界之内外,须以三观中之“假观”破除之。又此惑无数无量,远超过恒河沙数,故称为尘沙惑。复因此惑能妨碍菩萨自由自在教化众生,故又称化道障惑。[摩诃止观卷三下、法华经玄义卷四上、卷五上、胜鬘宝窟卷中末(吉藏)、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卷六之二、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参阅“三惑”624)
(术语)如尘如沙,喻物之多也。行事钞上一曰:“法界尘沙。”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也。”[囗@又](术语)天台所立三惑之一,谓为尘沙。尘沙之惑,称为化道障之惑,菩萨教化物之障也。菩萨教化物,必通达如尘沙无数之法门,然心性间昧。不能通达此尘沙之法门,自在教化,谓为尘沙之惑。即就不知不达之法门多而与以此名,其恶体为唯一之劣慧。俱舍论所谓不染污无知,唯识论所谓所知障,与之同。四教仪半字谈五曰:“所治之病,能治之法门,缘生之事法,其类无数,无一一了知者,无知之种类无数,故名为尘沙。然种类虽多,而其体唯为劣慧,非一一为别。”辅行一曰:“尘沙者譬无知数多。”文句记一曰:“不污染无知,劣慧为体。”辅行五曰:“尘沙障俗理,俗显能垂化。”
1.(喻)数量极多,如尘如沙。2.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见三惑条。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