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吾人之心本来清净,亦即心性本净之意。又作性净心、本性清净心。为小乘大众部之主张,大乘则将此心称为如来藏心、佛性、真如、法界、法性等。依大乘止观法门卷一对自性清净心之解释,谓心于无始以来即为无明染法所覆,然以性净不改之故,称之为“净”;以无有无明染法与之相应之故,称之为“性净”;复以中实本觉之故,称之为“心”。
心虽为本来清净,惟于现实中,被吾人之烦恼所覆隐、染污。又吾人之烦恼乃本来所无,系如客之自外来始有,故称客尘烦恼。[说无垢称经卷二、大乘入楞伽经卷七、成实论卷五、大乘起信论、成唯识论卷二、如来藏之研究(印顺)]
(术语)吾人本有之心,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染,故云自性清净心。又曰如来藏心,真心。即吾人之菩提心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自性清净心,名如来藏。”大日经疏一曰:“本不生际者即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即是阿字门。”
又名如来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净,离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净心。 - 陈义孝编
又名如来藏心。人本具的心,自性清净,离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净心。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