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出家?出家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出家”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出家”的解释

  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你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与沙门、比丘同义。为“在家”之对称。又以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故又称出尘。出家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穿着坏色之衣,故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发染衣、剃染、落染。在七众弟子中,除优婆塞与优婆夷二众属在家众外,其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自古即行于印度,早在吠陀时代即有舍世舍家以求解脱者。尔后婆罗门教徒承其风尚,多入山林闲寂之处专心修道。佛教则以释尊之出家学道为其滥觞,其后以出家人组织教团。有关释尊出家之记事,详载于修行本起经卷下、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

  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三、二十四中列举二十六种不被允许出家者,如太小、太老、负债者、外道等。中阿含卷三十六何苦经说出家、在家各有自在与不自在之苦乐,如在家以金银、畜牧等不增长之不自在为苦,出家以随贪欲嗔痴自在任运为苦。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亦广说在家、出家之得失,如在家尘污多,出家妙好;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在家摄恶,出家摄善;在家怯弱,出家无怯;在家顺流,出家逆流。又大智度论卷十三阐明在家与出家有行道难易之别,若居家欲专道业,则家业废,故为难;若出家离俗,绝诸纷乱,一向专心行道,故为易。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揭示出家、在家菩萨修学功德之胜劣,皆谓出家功德较在家广大。另外贤愚经卷四亦说出家功德无穷尽。

  然大乘并不拘于形服持戒,而系以发菩提心及修利他行为出家要谛,故反对声闻僧单以剃发得戒为出家之本义。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大一四·五四一下):““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下(大一七·八三○中):“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中略)非以自身守护律仪名为出家;若能广起四无量心,安置众生,是名出家。”

  凡欲出家者,必先生起善法之心,而后从师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受持戒法。出家又有身出家心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心俱出家三种之别;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僧属身心俱出家者;大乘之菩萨居士,如维摩诘、贤护则属心出家身不出家者。

  又出家为释迦八相之一,自古表现于雕画之作品颇多,尤以印度马德拉斯(Madras)阿摩罗婆提(Amara^vati^)大塔栏楯上所刻者为现存最古之作,系描绘车匿牵犍陟,帝释执盖跟从之光景。中印度山琦(Sanchi)大塔东门上,亦见释尊出家始末详细之浮雕。我国江苏栖霞寺、山西灵岩窟寺中,刻出释尊至闲静处,脱宝冠与车匿,自以利剑剃发之状。[大庄严法门经卷下、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

、卷四十七、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受戒轨则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出家”的解释

  (术语)梵名波吠儞野,&Amacron;ra&ndotblw;yaka出离在家之生活,修沙门之净行也。维摩经弟子品曰:“我听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同方便品曰:“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释氏要览上曰:“毗婆沙论云:家者是烦恼因缘,夫出家者为灭垢累,故宜远离也。”梵语杂名曰:“出家,波吠儞耶。”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出家”的解释

  出离烦恼之家,亦即出离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门的净行。 - 陈义孝编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出家”的解释

舍去家庭眷属、财产、世俗事务而专心修行,参看「受具足」。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出家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