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跏趺而坐,使心入定。即指坐禅。“打”,动作行为之意。为僧侣或道人为收心敛神而端坐思惟之法;或如天台宗之修观、密宗之瑜伽观法等实际修行时所须采行之坐法。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四(大四七·七七九下):“金色头陀论劫打坐,达磨少林面壁九年。”(参阅“坐禅”2838、“结跏趺坐”5186)
(杂语)释家跏趺而坐。使心入定。谓之打坐。
原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种方法。即将双腿按一定姿势坐好,而双手结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宋·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剑便神仙。”元·杨暹《西游记·语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近代文学作品也有引用此词,如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着针织,在杨树下打坐。”(李君冈)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