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以名究竟之真理,是为最上,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三本曰:“以其最上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为义。”胜鬘宝窟上末曰:“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一实之道,理极无过为第一。深有所以,称为义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第一义,谓诸法一相义也。”楞伽经二曰:“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碧岩第一则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出大集经] 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 明·一如等 撰
至高无上的真理。 - 陈义孝编
佛教称彻底圆满的真理为“第一义”。《胜鬘宝窟》卷上之末:“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楞伽经》卷二:“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一:“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圣之目,所以名义。”唐诗中屡见此词,如李颀《题神力师院》诗:“每闻第一义,心净琉璃光。”后多用“第一义”指某家某派最高最深的理义。如《明儒学案》卷十八引罗洪先《论学书》:“力行是孔门第一义。”(纯一)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