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互相执着之情爱,称为恩爱。世人沉溺于情爱之中,因而为恩爱所缚,不得解脱,故可视世界为恩爱之监狱。佛教主张世人应舍弃恩爱而趋入佛道,能入佛道方为真正之报恩。故法苑珠林卷二十二(大五三·四四八中):“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诸经要集卷四](参阅“恩”4106)
(术语)于父母妻子等间互感恩溺爱之情也。无量寿经曰:“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极亲切的爱情。 - 陈义孝编
于父母、夫妻间相互感恩溺爱之情,谓之恩爱。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活活的把一对热刺刺的恩爱夫妻拆开。”佛教提倡知恩报恩,教人报酬四恩(据《心地观经》: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应尽心致力。佛教对于爱,基本的分为有污染和无污染二种。有污染即贪爱,如女色钱财等;无染污即信爱,如师长、父母等。佛教主张断爱,但所断的是有染污的贪爱。同时以断除爱念为实践佛法的基础。《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又说:“轮回爱为本。”《楞严经》卷四说:“异见成僧,同见成爱”。又说:“爱河枯干,永令断绝”。《后汉书·襄楷传》上说:“浮屠(佛教僧徒)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这就是佛教徒把断爱贯彻于日常生活中之一例。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