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二缚?二缚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二缚”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缚”的解释

  (一)相应缚与所缘缚。(一)相应缚,见惑、修惑束缚一聚相应之心、心所法,使其不得随意缘所缘之境。如欲界苦谛下之十随眠(五见、贪、嗔、慢、疑、无明),一一能束缚相应俱起之心、心所法。(二)所缘缚,惑缘境有毒势力,缚此所缘令不自在。如欲界苦谛下之十随眠一一互缚,成同部之所缘缚;集谛下遍行之惑缚苦谛下之法,成异部之所缘缚;又修道之烦恼缚善无记之五蕴。[大毗婆沙论卷八十六、俱舍论光记卷一](参阅“所缘缚”3251)  

  (二)相缚与粗重缚。(一)相缚,所缘之相分拘碍能缘见分之心,使不得自在,不了境相如幻。慧沼之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本列举有三种,或以一切相分皆相缚,或唯有漏之相分即相缚,或以行六度时执三轮之相为相缚。并解相缚之体,有所知障与烦恼障。百法问答钞卷六分其体为正、助,若正相缚之体,唯有我执;若助相缚之体,并通法执。(二)粗重缚,其性无堪任,非调柔细轻,故谓粗重。即其性刚强深重,能缚有情身心于生死,或使之不了如幻者,皆称为粗重缚。其“出体”有异说,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末,谓其为一切有漏不安隐之性(种子)。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本明示四说,一为现行有漏之心、心所,二为现行之二障,三为二障之种子,四为二障之习气。百法问答钞卷六则谓,诸说虽有不同,然二障之种子为粗重则是常义。  

  (三)能缘缚与所缘缚。所缘之境为能缘之心缚之,称为能缘缚;能缘之心为所缘之境拘碍,称为所缘缚。[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本]  

  (四)子缚与果缚。(一)子缚,见思二惑为众生受生三界之因子,故为子;因此之故,不能出离三界,故为缚。(二)果缚,以前业之所感,即以一期五蕴之报质为果;亦于此间不能离三界,故为缚。四谛中,集谛为子缚,苦谛为果缚。法华玄义卷三上谓,不断此二缚,则不得声闻菩提。[大乘义章卷五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缚”的解释

  (名数)一相应缚。诸烦恼缚彼同时之心心所法,使于所缘不得自在也。二所缘缚。惑缘境有毒之势力,缚此所缘使不得自在也。见俱舍光记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缚”的解释

  (名数)见缚条。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二缚”的解释

唯识宗所称的二缚,指的是相缚与粗重缚。一、相缚,所缘的相分拘碍能缘见分的心,使不得自在,不了境相如幻。慧沼的《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列举有三种,或以一切相分皆相缚,或唯有漏之相分即相缚,或以行六度时执三轮之相为相缚。并解相缚之体,有所知障与烦恼障。《百法问答钞》卷六分其体为正、助,若正相缚之体,唯有我执;若助相缚之体,并通法执。二、粗重缚,其性无堪任,非调柔细轻,故称粗重。即其性刚强深重,能缚有情身心于生死,或使之不了如幻者,皆称为粗重缚。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二缚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