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诸法皆空之理之二十种空,出自大般若经卷三学观品。即:(一)内空,内法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无常、无我,为空。(二)外空,外法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无常、无我,故空。(三)内外空,六根、六境皆空。(四)空空,空亦复空,即不执着内外一切法为空,非常非坏,本性自尔。(五)大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等十方皆空。(六)胜义空,胜义之涅槃亦为空。(七)有为空,有为之欲界、色界、无色界俱空。(八)无为空,无生、住、异、灭之无为亦要空,而不执着。(九)毕竟空,不执着诸法毕竟不可得。(十)无际空,无初、中、后际可得,亦无往来际可得,亦不执着此。(十一)散空,诸法放散弃舍,亦为空。(十二)无变异空,诸法无放散弃舍,无变异,此无变异亦空不可得。(十三)本性空,一切法本性若有为法、无为法,皆非声闻独觉等所作,本性本来为空。(十四)自相空,一切法之自相,如色变碍、受领纳、想行识等之自性皆空。(十五)共相空,共相皆为不可得之空;如苦为有漏法之共相,无常为有为法之共相,空、无我为一切法之共相。(十六)一切法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一切诸法皆空,而不执其为空。(十七)不可得空,三世一切法有不可得而不执之。(十八)无性空,无少性可得,是为无性;此无性亦不可得,故为空。(十九)自性空,诸法和合之自性无实体,故空。(廿)无性自性空,无性与自性皆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一辩大乘品、卷四○三观照品](参阅“空”3467 )
(名数)见空条。
[出般若经]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三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空。五大空谓小乘四谛十二因缘诸法。皆空无有。故名大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竹。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六小空。(亦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