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二十五方便?二十五方便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次第统编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二十五方便”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十五方便”的解释

  谓天台家观心修行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种,方便有二十五种,正修有十乘观法。二十五方便行分为五科,即:(一)具五缘: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近善知识。(二)诃五欲:诃色、声、香、味、触五者。(三)弃五盖:弃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等五法。以五法盖覆心神,使不能发定慧,故称为盖。(四)调五事:调心不沈不浮、身不缓不急、息不涩不滑、眠不节不恣、食不饥不饱。(五)行五法:行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等五法。摩诃止观卷四下(大四六·四八下):“此二十五法通为一切禅慧方便。诸观不同,故方便亦转。”[天台四教仪、摩诃止观卷四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十五方便”的解释

  (名数)台家修禅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道,先为方便行,有二十五种,其次正修十乘观法。二十五种之方便行,分为五科:一、具五缘:持戒清净(离三业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饥)、闲居静处(山林兰若)、息诸缘务(学问犹废何况俗事)、近善知识(资我身长我道)。二、诃五欲:诃色(色如热铁丸)、诃声(声如涂毒鼓)、诃香(香如憋龙之气)、诃味(味如沸密汤)、诃触(触如卧师子)。三、弃五盖: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此五法盖覆心神,使不能发定慧,故名为盖。四、调五事:调心不沉不浮,调身不缓不急,调息不涩不滑,调眠不节不恣,调食不饥不饱,五事各须中庸。五、行法:欲(欲离妄想颠倒欲得禅定智慧)、精进(持戒弃盖初中后夜勤行精进)、念(贱世法贵禅定智慧之念)、巧慧(筹量世乐与禅定智慧乐之得失轻重)、一心(念慧分明见世间之苦患与定慧之尊贵)。止观四曰:“此二十五法通为一切禅慧方便,诸观不同,故方便亦转。”四教仪曰:“依上四教修行时,各有方便正修,谓二十五方便十乘观法。(中略)此二十五法为四教前方便,故应须具足,若无此方便者,世间禅定尚不可得,岂况出世妙理乎?”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二十五方便”的解释

  二十五方便,本台宗所立,然乃通于一切教乘者,故行者于此前方便,应须具足也。
  一、具五缘  具五缘者:
  一、持戒清净  二、衣食具足  三、闲居静处  四、息诸缘务
  五、近善知识
  二、诃五欲  诃五欲者:
  一、诃色如热金丸  二、诃声如涂毒鼓  三、诃香如憋龙气
  四、诃味如沸密汤  五、诃触如卧师子
  三、弃五盖  弃五盖者:
  一、弃贪欲观不净  二、弃嗔恚观慈悲  三、弃睡眠以精进
  四、弃掉悔以数息  五、弃疑以信心
  四、调五事  谓五事者:
  一、调心,不沉不浮  二、调身,不缓不急  三、调息,不涩不滑
  四、调眠,不节不恣  五、调食,不饥不饱
  五、行五法  行五法者:
  一、欲,欣习无厌  二、精进,晓夜匪懈  三、念,念念相续
  四、巧慧,善得其意  五、一心,一心无异
  止观云:“夫道不孤运,弘之在人。人弘胜法,假缘进道,所以须具五缘。缘力既具,当割诸嗜欲,嗜欲外屏,当内净其心。其心若寂,当调试五事。五事调已,行于五法,必至所在。”四教仪云:“此二十五法,为前方便,故应须具足。” - 明·杨卓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二十五方便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