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人无我与法无我。又称人空、法空,或我法二空。(一)人无我,了知人身乃五蕴假和合,实无自主自在之我体。是为小乘之观道,以断烦恼障而得涅槃。(二) 法无我,了知诸法因缘所生,实无自性实体。乃大乘菩萨之观道,以断所知障而得菩萨。彻知此理之智慧,称为二无我智。楞伽经卷一]
(名数)一、人无我,自主自在之我为我。凡夫不了五蕴假合和之义,固执实有自主自在之人体,曰人我,今了五蕴假和合之义,达实无人体,曰人无我,是为小乘之观道,以断烦恼障,而得涅槃者也。二、法无我,固执诸法有实体,有实用,曰法我,今了诸法因缘生之义,达实无自性,曰法无我,是为大乘菩萨之观道,以断所知障,而得菩萨者也。小乘唯悟人无我,菩萨则二无我皆悟。楞伽经一曰:“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
[出楞伽经]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一人无我谓由揽五阴实法而成假名之人。凡夫不了。复于假名之中。妄执为我。若了五阴之法本空。假名之人。岂得定有。假名既不定有。则所执之我。亦不可得。故金光明经云。何处有人及以 - 明·一如等 撰
人无我和法无我。人无我是了解五蕴假和合之义,知道人无常一的我体可得;法无我是了解诸法因缘生之义,知道诸法皆无实在的体用。 - 陈义孝编
一者人无我。二者法无我。人无我亦名众生空。亦名人空。始从众生空乃至佛空。是名人空。以龟毛破。法无我亦名法空。众生五阴空。乃至佛五阴空。是法空。五阴是成众生之法。五阴体空。是名法空。已上兔角破 - 唐·李师政 撰
即人无我与法无我。百法明门论曰:“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补特伽罗,意译为人、众生、数取趣。补特伽罗无我即是人无我。人何以无我,人是四大和合而有,此中无真实之我。法无我者,即固执诸法为实有,这叫做“法我”。而诸法都是仗因托缘的有为法,并无其实体自性,此称“法无我”。这是大乘菩萨的观道,以断惑障。《楞伽经》卷一曰:“大乘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法无我。” - 于凌波居士著
人无我与法无我。
人无我是了解五蕴假和合之义,知道人无常的我体可得。
法无常是了解诸法因缘生之义,知道诸法皆无实在的体用。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