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观,为华严宗观门之枢要,可分为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等三观。法界即所观之境,三观即能观之观。又作三重法界、三重法界观、三重观门、三重法界观门。略称三重观。
(一)真空观,即观理法界。谓观诸法之本性即空。然真空观之空非断灭之空,亦非离色之空,乃观色非实色,而举体为真空,观空非断空,而举体是幻色,而达空色无碍之境界。于此观法中,可分为会色归空观、明空即色观、空色无碍观、泯绝无寄观等四种。
(二)理事无碍观,即观理事无碍法界。谓若仅观于事,则起世俗之心,而执着于享乐之境;若仅观于理,则起出世之心,而恐局囿于喜爱无漏小果之境。若理与事并观,则能达镕融无碍之境,心无所偏着,自能悲、智相辅,成就无住行,而证无住处。
(三)周遍含容观,即观事事无碍法界。谓以事望事,使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容;然后一多无碍,大小相容,玄妙而莫能测度。[华严法界观门、注华严法界观门序](参阅“三重观门”592、“真空观”4215、“理事无碍观”4718)
(名数)华严宗所立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之三观也。见三观条。
华严宗所立,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见三观条。 - 陈义孝编
法界三观者,法界所观之境,三观能观之心也。
一、真空观 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于平等之空性,以空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为虚空。于口泯亡妄情所见之事相,显真空之妙体,名为真空观。真空即四法界中之理法界也。
二、理事无碍观 今显实空泯情所见之事相,以显真如之空性。然共此真如,非凝然无为之顽体,具不变随缘之二义。虽以不变之故,常住无作,然以随缘之故,变造一切诸法。然则吾人所见之万象,皆为真如之随缘。随缘之万象,即真如也。犹如水即为波,波即为水。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也。如是观其真如性起万法,万法一一以真如为性,名为事理无碍观。此四法界中事理无碍法界也。
三、周遍含容观 既知法界一一之事相,为真如之随缘性起矣。而其起也,非分取真如之性。性为一昧平等,不可分取。一微一尘,悉完具真如之全体也。故完具理之一一事相,如其理性之法界融通,一一事相,亦遍含容一切法界,而重重无尽也。此名周遍法界性,是为四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随缘观之至极也。 - 明·杨卓
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
1、真空观是观一切法界的事相,皆以空为性,惟此空不是无的空,乃是真如的理性,起然而离诸相;
2、理事无碍观是观真如地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也就是真如,犹如水即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
3、周遍含容观是观诸法互相含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可摄多,多亦合一,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具足而相应。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