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方便?方便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俗语佛源、法相辞典、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方便”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方便”的解释

  梵语upa^ya,巴利语同。音译作沤波耶。十波罗蜜之一。又作善权、变谋。指巧妙地接近、施设、安排等。乃一种向上进展之方法。诸经论中常用此一名词,归纳之,其意义可分为下列四种,即:(一)对真实法而言,为诱引众生入于真实法而权设之法门。故称为权假方便、善巧方便。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根机,而用种种方法施予化益。(二)对般若之实智而言,据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举出,般若者,达如之慧;方便者,通权之智。以权智观照于平等实智所现之差别。(三)权实二智皆系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尽己身心所示化之法门。(四)为证悟真理而修之加行。

  慧远之大乘义章卷十五之十二巧方便义、窥基之法华玄赞卷三等,举出四种方便,即:(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之七方便等,即趣向菩提之准备(加行),亦即加行道。  (二)权巧方便,如二智中之方便智等,以实无三乘之法门,而为应物权现之。(三)施造方便(即施为方便),如十波罗蜜中之方便波罗蜜等,即为达成理想目的所作的善巧之事。(四)集成方便,如十地经论之六相说,诸法同体巧相集成,即诸法之本质均同,一中即具一切,一切之中亦成于一,彼此巧妙地相集互立。上述之加行道,旧译方便道,即见道位之加功用行;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末载,所谓加行,乃为别于佛之善巧方便,而显二者之差异。此外,加行道单配于四善根。

  权巧方便,指佛以方便智施设三乘法门等;此方便智又称权智,即佛为引导众生,而施以筹谋假设之智。权巧方便与施造方便二者,皆属佛之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以四智中之“成所作智”为体,又称方便善巧、善权方便、善方便、巧方便、权方便、胜方便、善巧、善权、巧便等。所有教说,自其宣讲之观点而言,一切无非是方便施设,然其中有直接阐释菩提本身,表其真实之意图者,称为真实教;基于此,为使导入真实,而因应众生显示种种方法者,称为方便教(方便假门、权门),其方便称为化前方便、权假方便等;对此,他种方便则称为异方便;觉佛果后之方便,称为果后方便。此外,相对于法报称为“果极法身”者,有应化称为“方便法身”之用语;相对于真实之因行所酬之土称为“实报土”者,有修方便道所感之土称为“方便有余土”之用语;相对于般若称为“实智”者,有利他之化用称为“方便智”之用语;相对于一乘称为“正乘”者,有三乘称为“方便乘”之用语。

  施造方便,指十波罗蜜中之方便波罗蜜(梵upa^ya  -kaus/alya  ,音译沤和拘舍罗)。即菩萨于一切所为作善巧修习。据大乘义章卷十五,将施造方便分为三种,即:(一)  教道方便,谓于世之所行巧能修习。(二)证道方便,谓能舍情相而证入实际。(三)不住方便,谓不执着于空有、染净、自他等相对差别之见解。同书又举出,菩萨地持经之十二巧方便,即属上述教道方便之说。

  据菩萨地持经卷七载,菩萨之十二巧方便,分为起内佛法(即向内修证佛法)之六方便,及外成众生(即向外教导众生)之六方便。起内佛法之六方便,即:(一)悲心顾念一切众生。(二)于生死、有为法等诸行,如实了知而生厌离之心。(三)求无上菩提之智。(四)依念众生,舍离生死。据大乘义章卷十五所释,菩萨依念众生欲济拔之,若自我不出生死之苦,则无以能度,故依念众生而舍生死。然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载,菩萨以顾恋众生之故,而不舍生死。(五)以无染心安住于生死之轮转,了知生死虚妄无实,故能无染而常处其中。(六)依求佛智之心而炽然精进。菩萨以上述之前三行为本,后三行则为菩萨依前三行而显示之方便。外成众生之六方便,即:(一)教众生以少善回求菩提一切种德,以回向故,令众生以微少善根而得无量果。(二)教众生舍邪归正、舍小归大,而以如此之微少方便,令众生起无量善。(三)令坏法之众生除其暴虐,度化之,令生信心。(四)令处中众生(无信者)生解,而导入佛教正信。(五)令已入众生(已信者)起行,而使其成就。(六)令已熟众生(已发菩提心者)得解脱而证果。

  上述之前二种化他之行为“起行善巧”,后四种化他之行为“摄人善巧”。就后四种中另有六种巧方便行,能令众生怀持佛法破除敝害而得解脱,即:(一)随顺方便,因应众生之性质根机,次第教导,令其悟入。(二)立要方便,众生有求时,即以利益为誓约而令其修善。(三)报恩方便,菩萨先施恩于众生,若众生欲报恩时,菩萨不受而劝令修善。(四)异相方便,对不受教者示现嗔责、恐怖等相,以令其止恶修善。(五)逼迫方便,菩萨化现为王或为尊主,于已所摄之人民眷属逼令其修善。(六)清净方便,菩萨八相成道,以身作则,引导众生入于清净之行。

  据地藏十轮经卷十之说,方便又分为执着善巧方便之有所得者与远离执着之无所得者;或世间善巧方便与出世间善巧方便等二种方便。旧译华严经卷四十在二千普贤行法中,谓地上之菩萨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大慈、大悲、觉悟、转不退法轮等十种方便。大乘起信论于信成就发心举出行根本方便、能止方便、发起善根(增长)方便与大愿平等方便等四种方便。其他诸经论亦可见种种的方便之称。

  天台宗智顗之法华文句卷七举出法用、能通、秘妙等三种方便,其中,应藏、通、别三教之对象所施与者,为法用方便方便能通真实之门者,为能通方便;法华以前权教之秘因法华圆教而开显,此秘即妙,为秘妙方便。同书复举出体外、同体二方便,真实体外之方便,称为体外方便方便即真实,称为同体方便,又称体内方便。诸佛之随他意语、随自意语即属于后者。此外,摩诃止观卷四上,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别方便之远近。即:藏教以三贤为远方便,以四善根为近方便;通教以十信为远方便,以三贤为近方便;圆教以名字之二十五方便及观行五品为远方便,以相似之六根清净为近方便

  净名经疏卷三举出自行、化他、自他等三种方便。其中,诸佛及四十一位菩萨能悟知不可思议的二谛之理,即为自行方便;于藏通别三教及圆教有门已了然之诸菩萨,不断除烦恼,而平等地在界内、界外宣扬种种教法,即为化他方便;合以上二者,即所谓自他方便

  此外,据摩诃止观卷四上、卷四下载,为修圆顿止观之准备,须先具备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等二十五种方便(二十五方便)。所谓具五缘即: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得善知c  。呵五欲即劝修行者必须诃责色、声、香、味、触等五欲。弃五盖即指弃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种烦恼心。调五事即调和食、眠、身、息、心五者。行五法即行能生善法之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等五法。[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大般若经卷三二八、旧华严经卷三十七、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十地经论卷一、法华经义疏卷四、法华文句(会本)卷七、法华经文句卷三上、大乘义章卷十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方便”的解释

  (术语)梵语湀和Up&amacron;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论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法华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释之,理正曰方,言巧称便。即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文义合举,故云方便。此释通于大小。二者众生所缘之域为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盖欲因病授药,藉方施便,机教两举,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华玄赞三曰:“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中略)方是方术,便谓稳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经十一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法华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是弄引,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义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法华玄赞三曰:“权巧方便,实无此事,应物权现,故言方便,谓以三业方便化也。此对实智名为方便,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名便。”天台更有一释,以解法华经方便品二字,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谓秘密之妙义也。盖法华已前之方便,为对真实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实,因而谓之为体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显一乘之实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说,故谓之为体内之方便,又曰同体之方便。是为秘密之妙义,尔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开说,故曰秘妙。法华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方便”的解释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方便”的解释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曰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诗:“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机会,便利。如唐·韩偓《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天台宗认为,《法华经》的要义是“开权显实”。隋·智者大师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说法,亦谓之“开方便门”。《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亦真实相。”后来称提供机会便利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明·冯维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方便”的解释

瑜伽三十八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菩萨方便所摄身语意业?当知略说菩萨所有四种摄事,是名方便。如世尊言:菩萨成就四种摄事所摄方便,方名菩萨。复何因缘,惟四摄事,说名方便?谓诸菩萨,略由如是摄事所摄四种方便;于诸有情,普能摄受调伏成熟。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二解  此大菩提五相之一。瑜伽七十四卷十一页云:云何加行?谓若略说,有四种化,说名加行。一、未成熟有情,令成熟故;作菩萨行化。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脱故;于三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赡部洲中,同于一时,方便摄受如来之化。三、卽为彼所化有情,作声闻化。四、卽为彼所化有情,作独觉化。当知一切诸佛世尊、于此四种变化事中,遍十方界,功能无碍。此中加行,卽方便之异名。 - 朱芾煌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方便”的解释

1.具活力之精进,如「正方便起」、「勤欲方便」、「方便禅思」。2.方法,如「巧方便」、「下方便」、「知于方便行」。3.专心修习,如「不修方便」。4.便利,如「少作方便」。5.持续努力;勤奋,如「方便所得」。6.决定、决心,如「精进、方便、筹量,来诣精舍。」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方便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