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dharma-ra^ja。(一)佛之尊称。王有最胜、自在之义,佛为法门之主,能自在教化众生,故称法王。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五中):“佛为法王,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又释迦方志卷上(大五一·九五○上):“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长阿含卷三游行经、维摩经卷上佛国品、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
(二)菩萨之尊称。据华严经卷二十七载,菩萨于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此菩萨顶;以其具足佛之十力,亦能转十善道,故称灌顶法王。又大宝积经卷九密迹力士会载,菩萨因具足四事,故有法王之称誉,四事即:(一)不舍道心。(二)劝化他人发意。(三)以诸德本劝助道心,所可闻者意广无极。(四)令一切释梵、四天王、诸声闻及缘觉地,至于无极无坏弘广无穷之业。[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
(三)为冥界阎魔王之别名。阎魔王依法判定冥界众生之罪,故称法王。(参阅“阎魔王”6340]
(四)乃西藏所传佛教首领之封号。始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封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征聘迦尔居派喇嘛哈立麻至北京,次年封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自在佛”,简称“大宝法王”。此后又分别封萨迦派、格鲁派之上首喇嘛为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参阅“大宝法王”906)
(五)日本约于奈良朝时,一时所设之官阶名。少僧都道镜出入宫中,为天皇所宠,帝赐予“大臣禅师”之号,又于天平神护二年(766)十月,授予法王之位。此外,又称圣德太子为圣德法王或大法王皇太子。
(术语)佛于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同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释迦方志上曰:“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于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囗@又](职位)元世祖尊蕃僧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西天佛子。明代因之。西藏封法王者三人。曰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皆红教喇嘛也。清代虽无法王之名号。然如青海等处有诺们罕。即法王之义。[囗@又](杂名)国王崇奉佛法,亦称佛王。阿育王经一曰:“八万四千塔一时俱成,王起塔已,守护佛法,时诸人民谓为阿育法王。”即其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