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法智?法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历代名僧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法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法智”的解释

(一)梵语dharma-jn~a^na。俱舍论卷二十六所列举十智之一。谓缘欲界之苦、集、灭、道四谛之理,而断此等欲界烦恼之无漏智,即称为法智。乃彻知佛法真理之智慧。(参阅“十智”472)

  (二)(960~1028)即北宋天台宗高僧四明知礼。知礼一生致力于著述讲忏,弘传法华、金光明等经,主张“妄心观”,与慈云遵式并为宋代天台宗山家派之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师曾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蒙赐“法智大师”之号,故后人又称师为“四明法智”。[佛祖统纪卷五十](参阅“知礼”3464)

  (三)北宋曹洞宗僧。陕州(河南陕县)人,俗姓柏。于西京(河南洛阳)圣果寺出家,初学华严,后转习禅。先后参谒南阳谨、大洪善智等诸师,十年之间无所得。宣和三年(1121),宏智正觉于大洪山任首座时,师前往归投之,彻悟得法。历主常州(江苏武进)善权寺、秀州(浙江嘉兴)金粟寺。其余事迹、生卒年不详。遗有善权知禅师语要一卷(不全),收于续古尊宿语要卷二。[嘉泰普灯录卷十三、五灯会元卷十四、续传灯录卷二十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法智”的解释

  (术语)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之无漏智也。是初知法,故名法智。又知现在之法,故名现智。大乘义章十五曰:“言法智者,亦名现智。自体名法,初知法故,名为法智。以知现法,故名现智。”[囗@又](人名)四明山延庆寺知礼,宋太宗赐法智大师之号。见佛祖统纪五十。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法智”的解释

  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即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无漏智。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法智”的解释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一、法智。谓于共了现见所知诸义境界,无漏之智。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卷四页云:问:何故名法智?答:智体是法,故名法智。问:若尔,余智亦体是法;何故不名法智耶?答:虽一切智,体皆是法;而但于一、立法智名。如十八界、十二处、七觉支、六随念、四念住、四证净、四无碍解、三宝、三归,皆体是法;而但于一、建立法名。此亦如是。故不应责。复次法智但有一名。谓共名。余智有二名。谓共不共名。为简别故,说不共名。
  三解  集异门论七卷一页云:法智云何?答:缘欲界行诸无漏智,缘欲界行因诸无漏智,缘欲界行灭诸无漏智,缘欲界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次缘法智、及缘法智地诸无漏智,是名法智
  四解  品类足论一卷六页云:法智云何?谓缘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有缘法智法智地诸无漏智,亦名法智
  五解  发智论八卷四页云:云何法智?答:于欲界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所有无漏智。又于法智法智地、所有无漏智。是谓法智
  六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三页云:于欲界诸行及彼因灭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幷法智地中所有无漏智、名法智。无始时来,常怀我执;今创见法,故名法智。 - 朱芾煌

【历代名僧辞典】对“什么是法智”的解释

参见(梁_慧晈)《高僧传·慧严传》。 - 顾伟康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法智”的解释

智度论所说的十一智之一,即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无漏智。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法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