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是什么意思?

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非想非非想处”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非想非非想处”的解释

  (术语)可享有非想非非想天之禅定也。与非有想非无想同。楞严经曰:“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按非想非非想处,为无色界第四天,诸天之最胜者也。非想,言非有想。非非想,言亦非有此非想也。即经所云如存不存若尽非尽者是。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非想非非想处”的解释

  瑜伽三十三卷十四页云:复次从无所有处求上进时,由于无所有处想,起粗想故;便能弃舍无所有处想。由是因缘,先入无所有处定时,超过一切有所有想;今复超过无所有想。是故说言非有想。谓或有所有想,或无所有想。非无想,谓非如无想,及灭尽定,一切诸想,皆悉灭尽;唯有微细想,缘无相境转。是故说言:非想非非想。卽于此处起胜解时,超过一切近分根本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近分乃至加行究竟作意;入彼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说言:超过一切无所有处,于非想非非想处具足安住。
  二解  法蕴足论七卷一页云:复有苾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名非想非非想处。超一切种无所有处者:谓彼尔时,于无所有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者:云何非想非非想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非想非非想处定?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无所有处为粗苦障,次应思惟非想非非想处为静妙离。余广说如空无边处。
  三解  大毗婆沙论八十四卷五页云:云何非想非非想处?如契经说: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名非想非非想处。问:此何故名非想非非想处?答:此地中无明了想相,亦无无想相;故名非想非非想处。无明了想相者:非如七地,有想定故。亦无无想相者:非如无想,及灭定故。由此地想,暗钝羸劣,不明了不决定,故名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者:谓得获成就非想非非想处善四蕴。于得获成就,说具足住声。是故名为非想非非想处。问:欲界,非想非非想处,何缘无有无漏道耶?答:非由器故。谓彼二地,非无漏道所依由器,故无漏道,二地中无。复次断有根故。谓彼二地,是有根本。诸无漏道,断有根本。故无漏道,二地中无。复次断二边故。谓彼二地,是下上边。诸无漏道,能断二边,住于中道。故彼地无。复次欲界无定;亦非修地,非离染地。有顶暗钝不决似疑。诸无漏道,必依定界,修离染地,明利决定;故二地无。复次欲界地中,掉举增上。有顶地中,寂止增上。非无漏道所依止处。
  四解  品类足论七卷四页云:非想非非想处云何?此有二种。一定、二生。此中所系受想行识,是名非想非非想处。 - 朱芾煌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非想非非想处”的解释

另译为「无有思想、有想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想非非想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界」,世俗定之最深者,入此定时已无「粗想」,所以称「非想」,但还有「微细想」,但此「微细想」已没有想的功能,所以称「非非想」,一如水面上的油花,虽还是油,但没有油的一般功能一样。(同义词「有想.无想处」)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非想非非想处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