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佛土?佛土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佛学次第统编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佛土”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佛土”的解释

  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即不仅指净土,甚且凡夫居住之现实世界(秽土),以其为佛教化之世界,亦称佛土。因此,自净土之意义言,弥勒菩萨之兜率天、观音菩萨之普陀洛伽山等,虽为净土,但均非佛土。在初期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主张佛土意指释迦佛陀诞生之娑婆世界而言,但其后佛身演变成真如之理体为法身,历史性之佛陀为应身、化身等。故因应化身观,而有真佛土、应佛土(又作方便化身土)之说,并由报身说,产生报土思想。由于对佛身解释之异,佛土遂有二种、三种、五种等说。

  三论宗吉藏之大乘玄论卷五谓,土有不净、不净净、净不净、杂、净等五种,此五土系依众生之业而感受者,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故亦称佛土。其中有凡夫与圣者共住之凡圣同居土、大乘与小乘之证悟者(阿罗汉、独觉、大力菩萨)共住之大小同住土、仅菩萨住之独菩萨居土、仅诸佛独住之诸佛独居土等四种。  天台宗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又作实报土)、常寂光土(又作寂光土)等四土说。其中,凡圣同居土即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方便有余土系修方便道之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生于三界之因),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无明惑,故更于界外受变易生死之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而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即为实报土。寂光土即指成佛者所住之国土。

  华严宗从相待之差别而言(别教一乘之立场),应人类能知之机缘所说之世界(因分可说之土)为世界海;悟佛果者能知之真如世界(果分不可说之土)为国土界;全宇宙名为莲华藏世界,乃十身具足之毗卢遮那如来所教化之国土。

  法相宗立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等三土。受用土复分为自受用土、他受用土,故亦立四土,而为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所依之土。其中,法性土乃以法界真如之理名为土,与身无别;自受用土为佛果无漏之第八识上所显现之无漏纯净之佛土,乃除佛以外所无法测知者;他受用土,则为教化十地菩萨所变现之土;变化土为教化地前菩萨、二乘及凡夫所变现之土。

  真言宗以真言行者观心所显之境地,分为三阶成就妙果(三品悉地),上品安住于密严佛国,中品安住于十方净土,下品安住于诸天修罗宫,依次为法性身、报身、应身分出之等流身之居所。即得三品悉地之人所感之土,其体不可得。若依于父母所生之身立即证得大觉位,则凡夫所见秽土之当体即是密严佛国。

  净土宗以阿弥陀佛有法、报、应三身,故有法身土(又作法土)、报身土(又作报土)、应身土(又作应土)等三土。一般以阿弥陀佛之报身所居之报土为极乐净土。日本净土真宗谓此为真实报土,并立引导、教化众生之方便化土。[成唯识论卷十、观无量寿佛经疏、维摩经略疏卷一、法华经玄义卷六下、卷七上、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末、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末](参阅“四土”164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佛土”的解释

  (术语)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大乘义章十九曰:“安身之处号之为土,约佛辨土名为佛土。”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佛土”的解释

  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别。 - 陈义孝编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佛土”的解释

  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 - 明·杨卓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佛土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