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名德清,别署清净居土,故佛教界多以“韩清净”称之。为继唐之后复兴唯识学大宗匠之一,与欧阳渐齐名。民国十六年(1927),和徐森玉等居士组织“三时学会”,与欧阳渐之“支那内学院”均以研究唯识著称,当时有“南欧北韩”之誉。氏治学精审,穷究瑜伽师地论之本论,并兼及十支末论,能于瑜伽师地、摄大乘等论书,字句熟背而直言出处。氏又致力于印行唯识学之古籍,讲学著述之际,亦力持古义,于华北佛学之开展,颇有启迪之功。其毕生心血悉集于“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一百卷,惟韩氏生前未能出版,直至四十八年,始由三时学会打字刊印百部。另著有唯识指掌、唯识三十颂诠句、成唯识论述记讲义二册、解深密分别瑜伽品略释三卷等书。
近代著名的唯识学家,民国早期在北京弘扬唯识。清净原名克宗,又名镜清,河北河间人,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生,光绪二十七年辛丑科举人,不乐仕进,以研究佛学为终生职志。民国十年,他在北平与研究佛学的韩哲武、朱芾煌、徐森玉、饶风璜等组织“法相研究会”,以研究唯识学为宗旨,由清净主讲《成唯识论》。民国十六年,法相研究会改组为“三时学会”,众推清净为会长。三时者,指释尊三时说法,遮遣空有,讲非空非有的唯识中道,该会宗旨,于此可见。
民国十四年,日本在东京召开“东亚佛教大会”,中国组团参加,清净与会,在大会上宣读他撰写的(十义量)论文,博得与会学者赞许。释东初著《中国佛教近代史》,称清净:“韩氏不唯精于《瑜伽》、《摄论》,且能熟背。他讲《摄论》,一字一句,皆交出来自《瑜伽》某卷某句。普通讲《摄论》,多则一年,少则半年。韩氏讲之,则非二年不可,以其精故,不能速也。”时欧阳竟无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清净在北平主持“三时学会”,同为研唯识学之巨擘,时有“南欧北韩”之称。清净一九四九年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六岁。遗留的著作有《瑜伽师地论科记披寻记》、《成唯识论讲义》、《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唯识指掌》等多种。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