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化身?化身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俗语佛源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化身”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化身”的解释

  梵语nirma^n!a-ka^ya。乃佛为利益地前凡夫等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之身。(一)二身之一,与法身或真身并称二身。即三十二相具足的佛之生身。与法、报、应三身中之“应身”相同。[法身经、大智度论卷三十]

  (二)三身之一,与应身、法身合称三身。即佛为人、天等五趣众生所化现之龙、鬼等非佛形之身。此中,应身指现佛形之身。[合部金光明经卷一之三身分别品、新译大乘起信论卷上、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

  (三)三身之一,与应身、真身合称三身。即应身之分身化佛,系依应身(指生于王宫之身、道树现成之身)所化现,本无而忽有之佛形,故又称化佛。此应、化二身,系由前述之应身所别开者。[大乘义章卷十九]

  (四)三身之一,与自性身、受用身合称三身。全名变化身。即佛为地前之菩萨、二乘及凡夫等所化现之八相成道之身。即法、报、应三身中之“应身”,住于净秽二土,为地前菩萨等变现无量随类之身,令彼脱离恶趣,出离三界,而入于初地,称为变化身。[佛地经论卷七](参阅“四身”1699)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化身”的解释

  (术语)佛三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为众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为欲利益安乐众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法华论下曰:“一者示现应化佛菩提,随所应见而为示现,如经皆谓如来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狭门之化身者,分上述之化身(亦云应化身),为应身与化身二者,现佛形为应身,现他异形为化身。合部金光明经一曰:“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中略)自在力故。随众生心,随众生行,(中略)现种种身,是名化身。(中略)是身得现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背圆光,是名应身。”大乘义章十八曰:“为化众生,示现佛形,名为应身。示现种种六道之形,说为化身。”见三身条。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化身”的解释

  佛三身之一,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佛为了济度众生而变化出来的身。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化身”的解释

  为了方便地度化众生,佛、菩萨应化变现出各类众生的形象,佛、菩萨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之一。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九:“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为佛形,名为化身。”五代梁时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名契此,临终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遂称布袋和尚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明太祖朱元璋曾令全国寺庙供弥勒像,其造型亦即布袋和尚的形像,影响至今。现称事物之非原本者,也叫化身。元·鲜子枢《题赵模拓本兰亭后》诗:“兰亭化身千百亿,贞观赵模推第一。”(常正)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化身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