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prajn~a^-vimukti,巴利语pan~n~a^-vimutti。指仅由无漏之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乃“俱解脱”之对称。为阿罗汉之一,七圣之一,九无学之一。所谓俱解脱,指得灭尽定,由慧、定之力,断除烦恼、解脱二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而慧解脱则系未得灭尽定,仅以慧之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二者有五义之不同:(一)就观而言,慧人修性念处,俱人修共念处。(二)就行而言,慧人修行正道断惑,俱人则正助兼修。(三)就所依法而言,慧人不习事禅,直缘真理,俱人兼修事禅(事禅分为有漏根本四禅、无漏禅、灭尽定等三种,其中,无漏禅又有观、练、薰、修等四种,慧人实际上亦修观禅)。(四)就神变而言,慧人有十四种神变,俱人有十八种神变。(五)就三明八解脱而言,慧人虽有一明、二明,然不具三明,其八解脱亦不全具,俱人则三明八解脱皆具。
又从禅法之用意言,慧解脱称为坏法,以其不好事用之功德,修不净观乃至白骨相观时,尚执着其白骨或观白骨烧灰之想。俱解脱称为不坏法,因其好事用之功德,由白骨眉间,观想放青、黄、赤、白、地、水、火、风八色光明,以此修练而得神通。[中阿含卷二十九请请经、沙门二十亿经、卷三十行欲经、卷五十一阿湿贝经、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卷十九世记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俱舍论卷二十五、成实论卷一、法华经玄义卷四、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中]
(术语)但得慧障解脱之罗汉也。此人之性分,好悟道理,不好事用之功德,故但断障无漏智慧之见思烦恼,而不离障禅定等功德之事用障也,例如但好学问不好艺能之人。长阿含经十九曰:“又能善分别灭苦集圣道,则心得解脱,慧解脱亦然。”俱舍论二十五曰:“慧解脱者,未得灭尽定者名慧解脱,但由慧力于烦恼障得解慧故。”
显扬三卷十页云:六、慧解脱。谓已得诸漏无余尽灭;未得八解脱身证具足住。
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四页云:慧解脱者:谓无痴善根相应心,已胜解,当胜解,今胜解。是名慧解脱。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四卷九页云:问:何故名慧解脱?答:由彼以慧尽诸漏,未以身证八解脱;故名慧解脱。 - 朱芾煌
1.与「心解脱」连用时,两者视为同义词,表示「解脱」,虽然《杂阿含七一○经》说「离贪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但实际上「离贪者」必离「无明」,离「无明」者必定离贪,两者是一体的。2.若与「俱解脱」相对使用时,北传的看法是,不具初禅(含)以上定力的解脱者,南传的看法是,不具第四禅(含)以上定力的解脱者,参看「俱解脱」。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