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慧能?慧能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慧能”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慧能”的解释

(638~713)唐代僧。又作惠能。我国禅宗第六祖。号六祖大师、大鉴禅师。祖籍范阳(河北),俗姓卢,生于南海新兴(广东)。据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载,其父早亡,家贫,常采薪汲水以奉寡母。一日负薪至市,闻客读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时五祖弘忍住蕲州黄梅之东禅院,法门甚盛。师乃前往拜谒。五祖试问其所来及欲求何物,师答曰(大四八·三四八上):“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谓:“汝是岭南人,又是猎(疑作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对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疑作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惊异其禀性非凡,遂使入碓房舂米,历八月。一日,五祖令众人各述一偈以传衣授法,上座神秀遂于壁廊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师闻之,谓此偈未见本性,遂请一童子代于壁间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闻之,识其为真能传大法者,乃夜召师入室,潜授衣法,并遣其连夜南归,隐于四会、怀集之间。

  仪凤元年(676)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遂依之出家,受具足戒。翌年,移住于韶阳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于北方所倡之渐悟法门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其弟子法海将其教说汇编成书,名“六祖法宝坛经”,盛行于世,为后来禅宗之宗经。后应刺史韦据之请,于大梵寺树立法幢;未久归曹溪,弘布大法,道俗归崇。神龙元年(705),中宗派遣内侍薛简召师至京师,师称疾固辞未往,帝乃敕赐摩衲袈裟及绿钵等物,并敕改宝林寺为“中兴寺”。三年,更赐“法泉寺”额。

  师又曾舍宅为国恩寺,先天元年(712),命门人于寺内建立报恩塔。翌年七月,归返国恩寺,八月示寂,世寿七十六。师肉身不坏,迄今仍存,归停曹溪。宪宗时谥号“大鉴禅师”。宋太宗太平兴国年中(976~983)加谥“真宗禅师”;后由仁宗谥号“普觉禅师”,神宗赐“圆明禅师”之谥号。遗录有六祖坛经一卷、金刚经口诀等。其中六祖坛经初由法海集录师之语要,后人多所节略,未能见祖意之全貌,元代德异乃探求诸方,得其全文。至元二十八年(1291),宗宝重新校对三种异本,正其讹误,详其节略,增补弟子之请益机缘而予印行,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师之嗣法弟子四十余人中,以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等最着,开后世临济、曹洞等、五家七宗之禅。[佛祖统纪卷二十九、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五  、*五灯会元卷一、释氏稽古略卷三、传法正宗记卷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慧能”的解释

  (术语)智慧之功能也。高僧传六曰:“藉慧能于前因,发胜心于旷劫。”[囗@又](人名)禅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三岁丧父。及长,家益贫。采薪贩卖养母。一日入市,闻人读金刚经。问其所得,谒蕲州黄梅山五祖弘忍禅师。五祖问曰:汝从何处来?答曰:岭南。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师知其为异人,使入碓房舂米,因称为卢行者。经八月,五祖知付授时至,使众徒各书得法之偈。时上座神秀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能闻之曰:如吾所得,则不然。窃雇童子夜于壁间书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知之,潜入碓房,问曰:米白否?答曰:白未经筛。五祖以杖三打碓而去,能即以三更入室。祖乃授衣法。去隐南方渔村者数年,仪凤元年正月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印宗闻禅要,取弟子礼。其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受具足戒。后居曹溪,大注甘雨。神龙元年,帝召之不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八月三日,俄然示寂,寿七十六。元和十年谥敕大鉴禅师。”见六祖坛经,宋高僧传八,传灯录五。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慧能”的解释

  唐朝高僧,系中国禅宗之第六祖。见惠能条。 - 陈义孝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慧能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