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行、果之合称。乃佛、法、僧三宝中法宝之种别,一般称之为四法宝。即指能诠之言教、所诠之义理、能成之修行、所成之证果。佛教一般修证之次第多为依教诠理,依理起行,依行克果,故又连称为教理行果。
于诸经论中,分别有对教、理、行、果之不同阐释: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载,能破无明烦恼业障之声、名、句、文,称为教法;有为无为之诸法,称为理法;戒、定、慧之行,称为行法;无为之妙果,称为果法。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载,教,为音声、名、句、文等。理,为二谛、四谛之理,有二种:(一)为根本智(又称无分别智)之境,乃理智平等一如之诸法实性,如二空之理。(二)为后得智(又称权智、俗智)之境,如古代印度正理学派所说之十六谛等。行,谓三乘之因及圣所起之自利、利他诸行。果,即三乘无学所得大涅槃、大菩提之果。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本更设四法宝各有三种:教,有无义言、邪妄言、如义言;理,有增益义、损减义、顺体义;行,有顺世因、邪僻因、处中因;果,有谄诳果、虚妄果、出世果。[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中、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参阅“四法”1715)
(术语)自力圣道门修证得果之次第,教为佛陀之言教,理为教中所说法之道理,行为顺其道理而修行,果为由其修行之因而得之证果。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道理,行是顺着道理而修行,果是由于修行而获证道果。 - 陈义孝编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道理,行是顺着道理而修行,果是由於修行而获证的道果。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