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实有”之对称。又作俗有、假名有。谓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存在。因缘所生之法,如镜花水月,无其实性,然非虚无之法;即诸法之存在,乃由因缘而生之故,既非定无亦非定有,而系假施设为有者,故称假有。[成唯识论卷一、三论玄义卷一]
(术语)谓因缘生之法也。因缘所生之法。如镜花水月,无其实性。虽无实性然非虚无之法,因之对于龟毛兔角之无法,比于真如法性之实有而名之为假有。
虚假的有,指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这些由因缘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虽然如镜中之花和水中之月一样的无有实体,但是不能说它是无,而是属于假有。 - 陈义孝编
瑜伽一百卷十二页云:又此假有,略有六种。一、聚集假有,二、因假有,三、果假有,四、所行假有,五、分位假有,六、观待假有。聚集假有者:谓为随顺世间言说易了解故;于五蕴等,总相建立我及有情补特伽罗众生等想。此想,唯能显了此聚;是故说名聚集假有。因假有者:谓未来世可生法行,由未生故;虽非实有;而有其因,当可生故;名因假有。果假有者:所谓择灭。是道果故;不可说无。然非实有。唯约已断一切烦恼,于当来世,毕竟不生,而假立故。所行假有者:谓过去世已灭诸行,唯作现前念所行境,是故说名所行假有。已谢灭故,而非实有。分位假有者:谓生等诸心不相应行。如前意地,已标辩释。卽于诸行,由依前后,有及非有,同类异类,相续分位假立生等。非此生等,离诸行外,有真实体,而别可得。观待假有者:谓虚空非择灭等虚空无为,待诸色趣而假建立。若于是处,色趣非有;假说虚空。非离色无所显法外,别有虚空实体可得。非无所显,得名实有。观待诸行不俱生起,于未来世不生法中,立非择灭。无生所显,假说为有。非无生所显,可说为实有。
二解 集论二卷一页云:云何假有?几是假有?为何义故,观假有耶?谓待名言此余根境,是假有义。一切皆是假有。为舍执着实有我故,观察假有。
三解 大毗婆沙论九卷六页云:假有,谓甁衣车乘军林舍等。 - 朱芾煌
为“实有”之对称。又作俗有、假名有。谓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存在。因缘所生之法,如镜花水月,无其实性,然非虚无之法;即诸法之存在,乃由因缘而生之故,既非定无亦非定有,而系假施设为有者,故称假有。见《成唯识论》卷一。 - 于凌波居士著
虚假的有,指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这些由因缘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虽然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一样的无有实体,但不能说它是无,而是实於假有。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