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vimoks!a(音译作毗木叉、毗目叉)或 vimukti(音译作毗木底)或 mukti,巴利语vimutta或 vimokkha 或 vimutti。又作木叉、木底。意谓解放,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而超脱迷苦之境地。以能超度迷之世界,故又称度脱;以得解脱,故称得脱。广义言之,摆脱世俗任何束缚,于宗教精神上感到自由,均可用以称之。如从三界束缚中获得解脱,分别称为欲缠解脱、色缠解脱、无色缠解脱。由修习所断烦恼之不同,可分为见所断烦恼解脱、修所断烦恼解脱等。特殊而论,指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于业报轮回,与涅槃、圆寂之含意相通。
佛教原以涅槃与解脱表示实践道之终极境地,其后乃逐渐形成种种分类而加以考究。例如:有为解脱(指阿罗汉|得解脱者|能明白了解心之作用,即胜解)与无为解脱(涅槃),或性净解脱(指众生本具离烦恼之清净本性)与障尽解脱(由于现实之烦恼污染本来之清净,故今断其烦恼而得解脱),或心解脱(指心离贪爱)与慧解脱(以智慧观照,而远离无明),或慧解脱(阿罗汉未至得灭尽定者)与俱解脱(阿罗汉至得灭尽定者),或时解脱与不时解脱等二解脱。此外,另有烦恼解脱、邪见解脱等十解脱。
由耳闻佛法而得解脱,特名耳为“解脱耳”。解脱味,意指解脱之真味,由于解脱之境地乃平等无差别,故又称一味。以小乘佛教而言,得解脱最速需经三生,故有“三生解脱”之说。同时,称如来为真解脱(真实之解脱),称阿罗汉为一分解脱。一分解脱非真实究竟之解脱,盖如执着于得解脱者,则将不饶益他人,故亦称为“堕于解脱深坑者”。[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显扬圣教论卷十三、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
(术语)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sdotblw;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曰:“但无忧憎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又曰:“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传心法要下曰:“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囗@又]涅槃之别称。以涅槃之体,离一切之系缚故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俱舍论十八曰:“解脱涅槃,亦名无上。”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同十八曰:“言解脱者,自体无累,名为解脱。又免羁缚,亦曰解脱。”梵语杂名曰:“解脱,梵语木底。”[囗@又]禅定之别称。如三解脱,八解脱,不思议解脱。脱缚自在者禅定之德也。大乘义章十三曰:“八解脱者,名为解脱绝下缚故。”注维摩经一曰:“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故名解脱。”[囗@又]五分法身之一。
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 陈义孝编
系梵语Mukti或Moksa的意译。《维摩诘经·佛国品》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脱。”从佛教的意义上说,解除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谓之“解脱”。唐代窥基大师对此有明确的解释:“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解谓离缚,脱谓自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佛教的根本目的在于解脱,如唐·白居易《自觉》诗云:“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解脱的内容是脱离生死苦海,如明·李卓吾《与周友山书》谓:“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从脱离生死轮回的意义来说,“解脱”与“涅槃”的意义是相似的。佛教中关于解脱的说法很多。举凡一切摆脱束缚、负担、烦恼、痛苦者,均谓之解脱。今用解脱一词,基本上是沿袭与引申了佛教上的意义。如:家用电器进入家庭,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瑜伽八十二卷十一页云:此中解脱者:是永断、离系、清净、灭尽、离欲等、名之差别。自性者、谓粗重永害,烦恼永断。训词者、谓能脱种种贪等系缚,故名解脱。又复世尊为种种牟尼,说此以为牟尼体性;故名解脱。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言解脱者:解脱一切生老等故。
三解 瑜伽八十四卷六页云:言解脱者:由离贪故;一向安隐。于余烦恼,心得解脱。
四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一页云:云何解脱?谓卽于此伏断对治修习故;永拔随眠。又云:于非想非非想处、得离欲时,施设解脱位。故名解脱。
五解 瑜伽八十九卷五页云:云何解脱?谓起毕竟断对治故;一切烦恼品类粗重、永息灭故;证得转依,令诸烦恼、决定究竟成不生法。是名解脱。
六解 瑜伽九十二卷六页云:若心解脱、若慧解脱、皆名解脱。是爱、无明、根本杂染、胜对治故。 - 朱芾煌
前世间观,可以轮回观总之。出世间观,亦可以解脱观总之。盖凡夫受轮回故,不得解脱,诸圣得解脱故,不受轮回。
解脱者,自在之义。梵语木底木叉,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涅槃之体,离一切之系缚,得以解脱为其别称。禅定之德,系脱缚自在,亦得别受种种解脱之名号。故解脱者,可为出世之总相也。 - 明·杨卓
1.生死轮回的止息,不再有下一生。2.束缚的解除,如「于苦不得解脱」。3.定的异名,如「八解脱」,参看「八解脱」。3.「倾心于」,另译为「信解、胜解」,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献身于」,如「解脱六处」。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