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S/i^labhadra 。音译尸罗跋陀罗。西元六七世纪间,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为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之住僧。系东印度三摩呾吒国(梵Samatat!a )之王族,属于婆罗门种姓。少好学,游历诸方,访求明哲,至那烂陀寺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而出家。年三十,即以论退南印一大外道,获王嘉赏,为建伽蓝。
师长期主持那烂陀寺,弘传唯识教义。其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将佛教判为有、空、中三时,主张五种姓说。玄奘西游时,师年已百余,时为那烂陀寺大长老,玄奘师事之,且传习其法。彼时,众共尊师,不直呼其名,而美称为“正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大唐西域记卷八、卷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卷七]
(人名)天竺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之住僧。护法菩萨之弟子,玄奘三藏之师。梵名尸罗跛陀罗,Ś&imacron;labhadra(西域记八作尸罗跛陀罗慈恩寺传十作尸罗跛陀),师为三摩咀吒国王族,婆罗门种也,少好学,有风操,游诸印度。求询明哲,至摩竭陀国,那烂陀僧伽蓝,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而请出家,既极至理,名声远闻。见西城记八。那烂陀寺众僧,得玄奘法师使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众共尊重,不言其名,号为正法藏,正法藏悲泣,说三年前之灵梦,示豫知法师之来,行师弟之礼。见慈恩传三。
梵名音译尸罗跋陀罗,约六至七世纪间人,印度大乘瑜伽行学派论师,为东印度三摩坦国人,婆罗门种姓,少年好学,游历四方,访求名师,至中印度那烂陀寺,从护法受学出家,三十岁时,代表护法与南印度一大外道辩论获胜,受到国王的嘉赏,为他起造伽蓝。戒贤长期主持那烂陀寺,弘传唯识宗义,他依据《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经论,将佛教判为有、空、中三时,主张五种性说。公元七世纪间,我国玄奘三藏游学印度时,曾在那烂陀寺师事戒贤,依之学习《瑜伽师地论》及十支论等唯识学说。时戒贤已一百零六岁,为寺中大长老,众共尊称为正法藏。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