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井中捞月?井中捞月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俗语佛源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井中捞月”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井中捞月”的解释

  譬喻以邪见引导人。系摩诃僧祇律卷七所载,佛尝告诸比丘,昔时,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井中有月影现。猕猴主见是月影,乃语诸伴曰(大二二·二八四上):“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众议出月之法,猴主又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诸猴展转相捉,而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佛复告诸比丘,尔时之猕猴主即是今之提婆达多,余猴即是今之六群比丘。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井中捞月”的解释

  (譬喻)僧祇律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于空间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井中捞月”的解释

  源出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据《僧祇律》载:佛以诸比丘说,过去世时,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月亮(影子),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把它捞出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不知如何下手。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树,乃说:“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众猴展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进井水里了。佛陀以此故事喻那些自以为是,分不清是非虚实,害己害人的外道邪师。以后用来比喻追求虚幻的事物,白费心机。《景德传灯录》卷七:“尸利云:“佛性犹如水中月,可见不可取。””又作“水中捞月”,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五钱银干什么事?况又去与媳妇商量,多分是水中捞月了!”亦作“水中捉月”。《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引《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常正)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井中捞月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