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
(术语)使又名随眠。皆为烦恼之异名。小乘俱舍以见思之惑立九十八使。见见思条及九十八随眠条。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名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 明·一如等 撰
见谛门八十八使 欲界有三十二使 色界有二十八使 无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门十使 欲界有四使 色界有三使 无色界有三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为见思两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观之者。精识所治之惑。断伏无滥。故教门历三界五行。细分别十使。则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烦恼。通名为使。名烦恼者。类如前释。若离九十八使。则出一切烦恼。今依数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实论人。所解则异也
见谛惑欲界三十二使 苦谛下具有十使。集谛下有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灭谛下有七使。亦除身见边见戒取。道谛下有八使。但除身见边见。故欲界四行下。合有三十二使
见谛惑色界二十八使 苦谛下有九使除嗔。集谛下有六使除嗔。及除身见边见戒取。灭谛下有六使。亦除嗔及身见边见戒取。道谛下有七使。亦除嗔使及身见边见。故色界四行下。合有二十八使也
见谛惑无色界二十八使 苦谛下有九使。集谛下有六使。灭谛下有六使。道谛下有七使。若取若除。皆如色界中分别。故无色界四行下。合二十八使。合三界四谛下。有八十八使。并是能障见谛之惑。为须陀洹见道之所断也。分别使相略说。并如前十使章门辨也
思惟惑欲界四使 一贪使。二嗔使。三痴使。四慢使
此使从斯陀含向。入修道断。乃至阿那含果。九品方尽
思惟惑色界三使 一贪使。二痴使。三慢使
此三使并是阿罗汉向。用修道智断也
思惟惑无色界三使 一贪使。二痴使。三慢使
故三界思惟惑合有十使。足前见谛。合为九十八使。但此三使亦是阿罗汉向断。至果方尽也
次此应广出诸烦恼科目。所谓三漏。四流。四缚。八邪。八倒。九结。九恼。十缠。乃至五百烦恼。八万四千诸尘劳门。及恒沙等数烦恼。皆从见爱九十八使。离合而辨。若具出科目(云云)。今略出数科。足以显教门明烦恼离合惑障润生之法。诸烦恼科目。至第六卷中。别当更随要而出 - 隋·智顗 撰
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欲界三十二,色无色界各二十八,成八十八也。
一、欲界三十二 谓苦下十,集灭下各七,道下八,成三十二也。
一、苦下十 贪、嗔、痴、慢、疑、身、边、见、取、戒。
二、集下七 贪、嗔、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三、灭下七 贪、嗔、痴、慢、疑、见、取(缺身、边、戒)。
四、道下八 贪、嗔、痴、慢、疑、见、取、戒(缺身、边)。
二、色界二十八 谓苦下九,集下六,灭下六,道下七,成二十八也。
一、苦下九 贪、痴、慢、疑、身、边、见、取、戒(缺嗔)。
二、集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嗔、身、边、戒)。
三、灭下六 贪、痴、慢、疑、见、取(缺嗔、身、边、戒)。
四、道下七 贪、痴、慢、疑、见、取、戒(缺嗔、身、边)。
三、无色界亦二十八,同于色界。
二、思惑十使 谓欲界下四,色无色界下各三,而成十也。
一、欲界下四 贪、嗔、痴、慢。
二、色界下三 贪、痴、慢。
三、无色界下三 贪、痴、慢。 - 明·杨卓